2025年6月底的一声枪响,终结了陈林的生命,那个在玉米地旁水塘里结束生命的19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14 23:40:06

2025年6月底的一声枪响,终结了陈林的生命,那个在玉米地旁水塘里结束生命的19岁女孩,生前最后听到的,是施暴者用树枝抽打水面的声音,陈林为了阻止她上岸求生,硬生生将一场强奸未遂变成了谋杀。 “如果这样的罪行都不判死刑,那什么才够得上死刑?”这句话,是无数网友在得知陈林一审被判死缓时的愤怒诘问。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死刑的适用一直慎之又慎。近年来,随着“少杀、慎杀”的司法理念推进,死缓成为了许多恶性案件的“折中选择”。 时间回到2024年7月25日,醉醺醺的陈林在驾驶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经过时,盯上了独自一人且正在路边低头刷着手机的闫某。他先是假意搭讪,随后突然强行将她拽上车。尽管闫某拼命挣扎、呼救,但夜色已深,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在偏僻的玉米地旁,陈林曾两次试图强奸闫某,但瘦弱的女孩拼死抵抗,指甲抓破了他的皮肤,牙齿咬伤了他的手臂。眼见无法得逞,恼羞成怒的陈林便威胁要杀了她。闫某知道,如果继续留在岸上,等待她的只有更可怕的折磨。于是,她抓住一个机会,纵身跳入水塘,试图游向对岸逃生。 水塘的水并不算太深,但由于闫某不会游泳,冰冷的塘水很快就让她呼吸困难。她挣扎着想要爬上岸,可陈林不仅没有施救,反而抄起一根折断的树枝,站在岸边狠狠抽打水面,导致她无法靠近岸边。 “上来我就打死你!”就这样,闫某的体力很快耗尽,最终沉入水底。而陈林在确认她死亡后,却像没事人一样离开现场,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那个被他亲手推向死亡的女孩。 闫某的母亲在一审后痛哭:“我的女儿才19岁,她做错了什么?凶手必须偿命!”被害人家属的悲痛与公众的愤怒形成巨大声浪,检察院随即提起抗诉,认为一审量刑过轻。 2025年2月2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认定陈林犯罪手段极其残忍,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依法判处其死刑。2025年6月底,枪声响起的瞬间,正义终于到来,但闫某的生命却再也无法挽回。 他用树枝抽打水面,让闫某在绝望中溺亡。这种“见死不救”甚至“阻挠求生”的行为,远比一般的激情杀人更冷血、更残忍。公众的愤怒不仅源于凶手的恶,更源于一种恐惧:如果连这样的罪行都能“从轻”,那么普通人面对暴力时,还能指望法律保护谁?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法律的温度不应体现在对恶魔的宽容,而应体现在对弱者的保护。陈林的伏法,既是对闫某家人的慰藉,也是对社会公义的捍卫。毕竟,逝者需要安息,而每一份正义都应当掷地有声。 信息来源: 热度新闻|《7月5日,澎湃新闻从“19岁女生遭侵害落水致亡案”受害人家属处获悉近日收到来自法院的消息,该案嫌犯陈林日前已被执行死刑。》 文|一阳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44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