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15 01:24:00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清晨,东北某村庄的农田里,老李扛着锄头刚走到地头,就听见一阵“扑棱棱”的声响,只见十几只羽毛斑斓的野鸡,从玉米地里惊飞而起,留下一片狼藉的庄稼。 “又来了!”老李气得直跺脚,却只能挥舞着胳膊吆喝两声,眼睁睁看着这群“强盗”大摇大摆地飞走。这一幕在东北农村早已司空见惯,野鸡数量多到“撞墙”,可奇怪的是,即便它们飞进锅里,也没人敢动筷子。 因为这些野鸡并非普通家禽,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雉鸡,俗称“七彩锦鸡”。它们的羽毛绚丽夺目,雄鸡尾羽修长,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雌鸡则低调许多,浑身棕褐斑纹,便于隐蔽。 早年间,野鸡曾是东北人餐桌上的美味,肉质紧实,炖汤香气扑鼻,甚至被戏称为“山凤凰”。可如今,它们的地位堪比“牢底坐穿兽” 野鸡的泛滥,某种程度上是人类自己“惯”出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野味市场火爆,商贩大肆捕杀,野鸡一度濒临灭绝。于是在2000年,国家将其列入保护名录,严禁猎杀。 “刚播的种子,一晚上全被刨出来,成熟的玉米也被啄得千疮百孔。”村民老王蹲在田埂上,捏着几粒被野鸡啄剩的谷子,满脸无奈。 有人尝试用稻草人驱赶,可野鸡智商极高,几天后就识破伎俩,甚至报复性地踩烂稻草人。 面对这群“法外狂徒”,农民们只能各出奇招:田里插彩旗、挂反光碟片,甚至用录音机循环播放猛禽叫声。但这些办法收效甚微,野鸡依旧横行无忌。 只能说,这场“人鸡大战”背后,是生态失衡的缩影。人类曾因贪婪让野鸡濒危,又因保护过度让它们泛滥。如今,我们只能在法律与生存的夹缝中寻找平衡。 或许,恢复天敌种群、建设生态隔离带才是长远之计。毕竟,大自然从不接受单方面的妥协,唯有敬畏,方能共生。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科普##美食# 信息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东北野鸡泛滥成灾,野鸡多到撞墙无人吃,为何无人敢动?》 文|沐琨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1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