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奸笑着想要俘虏他,200个大兵正要动手时,通信员突然举起一个木箱,就把他们吓得四散而逃! 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打得热火朝天,潘正光所在的60军是主攻部队,目标直指北汉江东岸的883.7高地和大无名高地。 他们8连在攻占大无名高地后,接到的命令只有四个字:死守阵地,这地方是块硬骨头,敌人肯定不会轻易放手,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果不其然,敌人丢了阵地后红了眼,跟疯了似的想夺回去,天上的敌机一架接一架地俯冲下来,炸弹扔得跟不要钱似的,阵地上的泥土被炸得漫天飞。
从下午5点到傍晚,敌人就向3班的阵地冲了3次,每次都被战士们用枪托和手榴弹顶了回去,光这几轮就干掉了20多个敌人。 两天后,敌人第7次进攻,一下子涌上来200多人,潘正光所在的3班本来就8个人,打了这么久早就减员严重。 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副班长中了弹,浑身是血被抬下去了,潘正光临时代理副班长指挥。 没多大一会儿,又传来坏消息,班长也牺牲了,3班这下彻底没了主心骨,潘正光咬着牙挑起了重担。 他把班里剩下的9个人分成两个战斗小组,互相掩护着打,后来排里又派来4个战士,也都分到了两个组里。 可架不住敌人人多啊,打来打去,阵地上最后就剩下潘正光和徐树明两个带伤的战士。
眼瞅着敌人跟蚂蚁似的密密麻麻爬上来,离前沿阵地越来越近,潘正光急了,抓起一根爆破筒就朝敌人堆里扔过去。 “轰隆”一声,爆破筒在敌人中间炸开了花,炸死炸伤一片,大批敌人吓得不敢往前冲。 可还有几个不怕死的往前挪,潘正光又摸出十几枚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扔过去,接着端起冲锋枪横扫,总算把这波进攻打退了。 敌人被打怕了,在离阵地100米左右的半坡停了下来,不再一窝蜂地往上冲,改成四、五十人的小股部队,想从左右两边包抄过来。 潘正光脑子转得快,他打一枪就换个地方,让敌人搞不清阵地上到底还有多少人,一个人跟敌人耗着,硬是没让他们前进一步。 敌人摸不着虚实,暂时停了进攻,潘正光抓紧这空当,连滚带爬地跑到连指挥所报信。 一进门,就看见指导员马登山正打电话,旁边就一个卫生员,再没别人了,马登山看见他,惊讶地瞪大了眼:“潘正光,你还在啊?” 潘正光跑得气喘吁吁,捂着流血的胳膊说:“指导员,前沿阵地……弹尽人亡了,还有两个重伤员。” 马登山看着他血淋淋的右臂,心疼得不行,让他赶紧下去休息,可潘正光脖子一梗:“你不能离开指挥所,我还能打,这时候说啥也不能歇!” 他让卫生员简单包了包伤口,揣着仅剩的一颗手榴弹,带着卫生员就往回走,还得去找那两个重伤员。 哪知道刚往山下走了没多远,迎面就撞上一大群敌人,卫生员吓得魂都没了,扔下药箱就跑没影了。 潘正光急中生智,捡起地上的药箱就朝敌人扔过去,敌人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吓得往后退了几十米,架起机枪对着药箱突突突扫了半天,把药箱打得稀烂也没响,这才知道上了当。 潘正光知道就剩一颗手榴弹,肯定对付不了这么多敌人,赶紧猫着腰钻进旁边的机枪工事。 工事里,机枪班长早就牺牲了,只有个叫曹大根的机枪手,浑身是血地哼哼着,伤得也不轻。 这时候敌人已经逼近工事了,潘正光急中生智,抓起旁边的机枪,从枪眼里往外打,一边打还一边大喊:“冲啊!杀啊!” 嘴里不停地喊着牺牲战友的名字,故意弄出人多的动静,敌人被他唬住了,还真不敢贸然上来。 后来敌人急了,想用药包炸塌工事,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的,工事顶上几百公斤的土被炸下来,把工事堵了快一半。 潘正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死也不能当俘虏!他掏出最后那颗手榴弹,扯掉引线盖,手指头紧紧扣着弦,就等着敌人进来同归于尽。 就这么跟敌人耗了一两个小时,工事外面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接着就没动静了,原来是参谋长带着一个连杀过来,把敌人打跑了。 参谋长带人挖开工事,看见满身是血的潘正光和曹大根,当即就让他们下去养伤。可潘正光摆摆手:“前沿阵地你们不熟,我带你们去!” 说完,他提着枪就往外冲,带着战友们又打了快两个小时,总算把前沿阵地夺了回来,还抓了几个俘虏。 就这场仗,潘正光带着两处伤,一个人干掉160多个敌人,后来被志愿军政治部评为特等功臣,金日成还亲自给他发了国旗勋章。 英雄不是光靠胆子大,还得有脑子,潘正光,人少就分组配合,子弹少就打游击,实在没招了还能用药箱骗敌人。 潘正光能成特等功臣,不是运气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那时候咱们装备不如人,人数有时候也吃亏,可就是凭着这股子不要命的精神儿,硬是把敌人打服了。 【评论区聊聊】要是换作是你,在那样的绝境里,能像潘正光一样坚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