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永远都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话落,67岁的郑惠中,慢慢走到“文化部长”郑丽

喻宁侃社会 2025-07-15 13:12:38

“台湾永远都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话落,67岁的郑惠中,慢慢走到“文化部长”郑丽君面前,出手就是一巴掌!在场的宾客都愣住了,这场公开掌掴可不是电视剧里的桥段,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郑惠中为什么这么激动?

先说说背景。2019年1月,郑丽君当时是台湾省的“文化部长”,正在推动一些文化政策,其中包括“去中国化”的倾向。 比如,她支持修改教科书,把一些跟大陆相关的历史内容淡化,甚至把“中华文化”这个词都尽量少提。这事在台湾内部本来就争议很大,支持台独的人觉得这是“正本清源”,但对很多老一辈人来说,这是在割断历史,否定他们小时候被教育的那套“两岸一家”的观念。 郑惠中就是这群人里的一个。她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她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台湾的历史跟大陆分不开,听到郑丽君那句话,觉得是对自己身份的羞辱,才没忍住动了手。 再往深里看,郑惠中的反应其实不是孤立的。台湾社会这些年,身份认同的问题越来越撕裂。年轻人里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台湾人”,跟“中国人”没啥关系,他们出生在解严后,没经历过两岸交流的黄金期,对大陆的印象更多来自政治宣传。 而老一辈,像郑惠中这样的人,小时候学的历史是“中华民国”的那一套,课本里讲的是黄河、长江,唱的是《我的祖国》。 对他们来说,台湾跟大陆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东西,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联系。郑丽君那句话,在他们听来,就像是把这份联系彻底否定了,等于否定了他们的过去。

还有一点,郑惠中动手这事,也跟她个人的经历有关。她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知名歌手,后来淡出娱乐圈,但一直没离开公众视线。 她是个直性子,之前就公开说过自己反感“台独”,觉得台湾的文化根基离不开中华传统。这次掌掴事件前,她已经对民进党当局的文化政策憋了一肚子火。 春节餐会上,郑丽君那句话就像点燃了导火索,让她当场爆发。她事后没道歉,反而说自己不后悔,因为她觉得这是为“真相”发声。这态度虽然硬,但也让人看到她是真的豁出去了。 从两岸关系的角度看,这事更耐人寻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和法理依据都摆在那儿。可民进党上台后,推“去中国化”,想让台湾跟大陆越走越远;国民党这边呢,虽然不赞成“台独”,但也得顾着选民情绪,不敢太强硬。 结果就是,社会撕裂越来越严重,像郑惠中这样的老派“统派”,觉得自己没地方发声了,只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愤怒。

再说说郑丽君。她挨了这巴掌,其实挺冤的。她是台湾省“文化部长”,执行的是当局的政策,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但作为公众人物,她得扛起这份争议。 事后她没追究郑惠中的责任,还说尊重不同意见,可这事还是让她背上了“挑衅”的标签。台湾媒体也趁机炒作,一边骂郑惠中“暴力”,一边挖她过去的黑历史,说她脾气火爆、早就看民进党不顺眼。这场风波,表面是两个女人的冲突,背后却是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 郑惠中的激动,还跟当下的大环境脱不开干系。2019年那会儿,两岸关系正紧绷。大陆这边刚提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蔡英文立刻跳出来说“台湾绝不接受”。 这话一出,两边气氛更僵了。台湾内部本来就人心浮动,郑丽君那句“台湾永远都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等于又往火上浇了把油。 郑惠中听了这话,估计是觉得连文化认同这最后一块阵地都要丢了,才会气到失控。她动手那一刻,可能不是单纯针对郑丽君,而是对整个局势的无力感爆发。 话说回来,这事也暴露了台湾社会的一个问题:大家越来越不会好好说话了。郑惠中要是能冷静点,把火气压下来,当场跟郑丽君辩一辩,也许还能让更多人听到她的想法。 可她选了动手,结局就是被骂“没素质”,反倒让自己的立场更站不住脚。反过来看,郑丽君这边虽然嘴上说尊重意见,但当局的政策也没停下来,反而变本加厉。 这种“你打我一巴掌,我表面原谅你,但背后继续干我的”的态度,也挺让人寒心。两边都不退让,结果就是矛盾越积越深。

0 阅读:1
喻宁侃社会

喻宁侃社会

不要在意不在意你的人。不要考虑不考虑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