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不是在赢战争,是在教世界怎么打下一场战争。 机器人打仗、机器抓俘虏,你以为是黑镜或者《终结者》?不,是哈尔科夫。这不是未来,是现在。 7月9号,乌军在前线扔出了一个“核级别新闻”——纯机器人部队干了一票,把一群俄军士兵“请”进了战俘营。没开玩笑,也不是科幻片改编,全流程没人类士兵露脸,操作人远在后方喝着能量饮料操控板。 换句话说:战争开始进入“不要人”的版本更新。 不打不相识,机器人也能俘虏人 这事儿最惊悚的点不是炸掩体,不是机器狗冲阵,而是对面的俄军主动向机器人投降。 你没听错,是“投降”。 为什么?因为机器人不讲感情、直接硬怼,不会犹豫、不接收求饶、不会被吓住、也不会走神。它不是人,它是杀戮程序,它是人形割草机。你躲在地堡里听见外面传来马达声和电机咔哒声,然后掀起帘子看见一堆钢铁尸鬼在搜人……那种绝望感,你拿AK打它一梭子,它不疼不痒还往你跟前冲。 别说是士兵,就是心理素质不行的连长可能也得尿一裤子。 这个场景本身,就是战争心理上的代际碾压。 再说回俄罗斯,技术耻辱柱又添一项 普京这两年最怕听的词估计就是“技术代差”。苏联那一套能用是能用,但你用“铁锹+铁皮+铁血精神”去对抗“无人+AI+实时链路”,就是用手雷跟战斗机过招。 俄军现在连装配件都得靠伊朗、朝鲜这种“备胎战略伙伴”来凑,别说无人化了,连“半人半智”都实现不了。之前他们干过什么事?把木叉装无人机上去捅乌克兰无人机螺旋桨。这不是发明,这是绝望。 说白了,俄军能打,是因为老底厚。但再厚的老底也经不住一场科技更新。 打仗打的是兵,背后其实是工业体系、信息能力和社会动员。 这就像你打游戏,对面用AI开图、自动瞄准,你这边还在手动操作老掉线鼠标,这仗根本没法打。 乌军赢了吗?没有。但他们确实抢了未来的麦克风 别误会,我不是说乌克兰能赢这场仗,现实比谁都冷。但他们在用一场几乎必败的战局,打出了“现代无人化战争实战数据样本”。 这玩意儿值钱,不是几千万,是几百亿级别的军事学术资源。 现在全世界军方都在盯着这事看,就连最早提出“杀人机器人不道德”的国家,现在都悄悄立项了。人类社会一边嚷嚷着“技术冷漠”,一边急吼吼地给机器人装上了枪和脑子。 中国看到了吗?早就看到了 说句我们自己的:别慌,中国无人作战系统起步不晚,走得还快。我们有技术、有系统、有体系,唯一缺的,是实战数据和经验交叉验证。 这一点,乌军这波就给出了宝贵样本。别看他们技术全靠美国援助,但打法、战术组合、使用频率,全是用命拼出来的。 所以——我们不需要羡慕,但确实要看懂。
这是个一直无法理解的问题,最近乌克兰武装部队在清理阵地的时候,又俘虏了不少俄军士
【8评论】【1点赞】
黑河内
朝鲜可以统一半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