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4岁的韦绍兰被日军强行掳走,她被关进了慰安所。在遭受了3个月非人的

历史拾遗者 2025-07-15 19:37:42

1944年,24岁的韦绍兰被日军强行掳走,她被关进了慰安所。在遭受了3个月非人的折磨后,她逃回家,但她却发现怀了日寇的孩子。她疯狂地捶打肚子,婆婆劝她:“留下来吧,将来家里还能多一个劳动力!” 韦绍兰,1920年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小山村。她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家里靠种地过日子,日子虽苦但也平静。可1944年,日本鬼子打进了广西,一切都变了。那年冬天,日军挨家挨户搜人,韦绍兰没能躲过,被抓走送进了慰安所。那地方就是人间地狱,三个月里,她受尽了折磨,身心都被摧残得不成样子。但她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总想着活下去,总得找机会逃出去。终于有一天,趁着看守不注意,她跑回了家。 回到家,她以为噩梦结束了,可更大的打击在等着她——她怀孕了。这孩子是日军的,她一想到这就觉得恶心,恨不得立刻弄死肚子里的东西。她使劲捶肚子,想把孩子打掉,可她身体太虚弱,根本下不了狠手。就在她崩溃的时候,婆婆劝她:“留下来吧,将来家里还能多一个劳动力!”这话听着冷冰冰,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多个人确实能多分担点活。韦绍兰犹豫了,最后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孩子生下来后,取名叫罗善学。可这孩子的到来没给韦绍兰带来半点安慰,反而让她的日子更难过。村里人背地里嚼舌根,说这是“日本鬼子的种”,丈夫罗讵贤也看她不顺眼,时不时冷嘲热讽几句。韦绍兰心里苦,但她没得选,只能咬着牙往前走。她一个人拉扯好几个孩子,罗善学是其中一个。她白天种地,晚上喂鸡鸭,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把家撑起来。罗善学小时候也没少受气,村里的小孩欺负他,骂他是杂种,可他跟妈妈一样倔,硬是挺过来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熬着,韦绍兰从没想过自己的故事会让外人知道。直到2007年,有记者听说了她的事,把她和罗善学的事捅给了媒体。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同情她,有人好奇这对母子的生活。2010年,她带着罗善学去了日本,参加了一个“慰安妇”民间法庭的活动。她站在台上,讲了自己的遭遇,要求日本政府给个说法。可那些人呢?脸皮比城墙还厚,根本没把她的话当回事。她想要的道歉,始终没等到。 后来,2014年,一部叫《二十二》的纪录片拍了她的故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韦绍兰这个名字。片子里,她瘦瘦小小的,脸上全是皱纹,可眼睛里还有光。她不爱说话,但每句话都带着分量。到了2019年,她99岁了,在桂林的医院里闭上了眼。走之前,她拉着罗善学的手,说:“别恨了,活着就好。”这话听着简单,可谁能懂她这一辈子咽下了多少苦水? 韦绍兰的故事,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那时候,像她这样的中国女人多得数不过来。她们被战争毁了人生,却没倒下。韦绍兰用她那股不服输的劲,撑起了一个家,也活出了自己的尊严。她没文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可她这一生,比谁都真实,比谁都有力量。 再说说罗善学吧,他跟着妈妈受了大半辈子苦,可他从没怨过。他长大后也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妈妈走后,他还是老样子,低调地活着。有人问他恨不恨日本鬼子,他说:“恨有什么用?日子还得过。”这话跟韦绍兰临终前说的一模一样,母子俩骨子里那股韧劲,真是一脉相承。 其实想想,韦绍兰的选择挺让人感慨的。她要是把孩子打掉,也许能少受点罪,可她留下了罗善学,用尽全力把他养大。这到底是对还是错?谁也说不清。换成别人,也许早就崩溃了,可她偏偏撑了下来。这份坚韧,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0 阅读: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