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位西方记者采访毛主席,问了一个让众人为难的问题,“主席先生,新中国

虎皮芳草潭 2025-07-15 21:14:05

1949年,一位西方记者采访毛主席,问了一个让众人为难的问题,“主席先生,新中国建立后,您取消了之前与我们西方国家签订的一切条约,这是不是有点不讲道理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新中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世界各国的目光也随之投向了东方,不过,这道目光里,祝福少,审视多。 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国家,几乎都选择了无视这个新生政权,继续承认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但他们表面上不闻不问,私下里却急于摸清这个红色中国的底牌。 过去,西方船只凭借旧条约在中国沿海港口自由进出,但如今,这些港口已尽数被解放军控制。 新中国的海军虽显稚嫩,岸防炮火却毫不含糊,一些试图硬闯的外国船只因此吃了亏。 而西方各国对此焦急万分,纷纷拿出晚清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提出抗议,仿佛那些陈腐的纸页依然是他们的通行证。 可后来新中国接下来的举动,不仅撕下了这些旧纸,更将一场关于主权与旧秩序的辩论,直接摆在了世界面前。 不久后,在延安的窑洞前,一群西方记者见到了毛泽东,美国记者史坦因率先发问,问题尖锐而直接:“主席先生,新中国废除了此前与西方签订的所有条约,这是否有些不合国际规则?” 这话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位新中国的领导人如何回应。 但毛泽东只是捻灭了手里的烟,笑了,他没有直接辩解,而是慢悠悠地说了一句:“中国人认为,打扫干净屋子里的垃圾,再迎接客人,这是最基本的礼仪。”这个比喻直白而有力,言下之意,那些旧条约就是需要被清扫的垃圾。 在场的西方记者们显然没料到会是这样的回答,一时不知如何接话,过了好大一会儿,史坦因才缓过神来,带着一丝威胁的口吻追问:“这么说,您是不打算承认我们和前政府的任何条约了?这对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可不是什么好事。” 毛泽东听罢反问,语气平静却更具穿透力:“如果半夜闯进来一群强盗,用枪指着你的头,逼你签下一张卖房契,请问,天亮以后,你会承认这张纸吗?” 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查尔斯后来回忆,这个问题一出,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的背脊瞬间挺直了。 因为她深知,毛泽东总能用西方人能听懂的逻辑,剖析东方世界被殖民的深层痛苦。 接着,毛泽东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西方记者的脸,用并不十分标准却字字清晰的英语说出了一个词:“Equality”(平等)。 他紧接着追问,浓重的湖南口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年在伦敦签订条约割让香港,有人问过岸边渔民的意愿吗?巴黎和会要把山东分出去,有人听过济南学生的哭声吗?” 史坦因想起了自己常在报道中谈论的“契约精神”,此刻却觉得这个词异常苍白。 但毛泽东的强硬表态,并非个人的一时兴起,而是中共中央深思熟虑后的集体决策,周恩来等领导人清醒地判断,西方列强看似抱团,内部却矛盾重重,尤其是美英仍在暗中争夺世界霸权。 党中央的共识是,正因为旧政权的腐败无能,才逼得人民奋起革命,新中国的基础就是要彻底告别过去,如果此刻在新主权问题上表现出任何软弱和妥协,无异于重蹈晚清的覆辙。 也正因此,中央做出了一个无比坚定的决定:对于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新中国一概不予承认,这既是捍卫主权的底线,也是无数人流血牺牲的意义所在。 这个决定不仅震动了西方,连当时的盟友苏联也感到意外,斯大林甚至专门致信,劝说毛泽东在条约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策略。 不过,无论是面对西方的全面封锁,还是后来与苏联关系恶化,中国在这一原则上从未动摇。 从那以后,中国靠着“勒紧裤腰带”的决心,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为自己穿上了足以自保的“盔甲”,西方国家也再难拿出那些前朝旧约说事。 夕阳下,毛泽东给记者们分发“曙光”牌香烟,戏谑地问:“各位现在抽的烟,味道可比南京政府时期的关税香烟要足?” 烟雾之中,有记者突然意识到,这个曾被他们描绘成青面獠牙的“赤匪”,刚刚用最通俗的比喻,完成了对整个殖民体系的审判。 延安窑洞里的这场对话,是新中国外交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向世界宣告了国家主权的不可侵犯。 这种坚持不承认旧约的强硬态度,为中国赢得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地位,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更为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信源】原文登载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年11月30日 关于“毛主席如何应对外部压力”的报道

0 阅读:302

猜你喜欢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