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闻,是中东那边又一次“大家都不想打,但谁也不敢放下枪”的标准操作剧本
叙利亚国家通讯社那条通稿——“叙安全部队与苏韦达地方代表达成停火协议”——字眼极其小心,连“冲突”两个字都不愿多提,生怕搅了水面下刚压住的火。
但咱们说句实话,这不是停火,是谁先认怂的问题。
这次乱的是哪儿?苏韦达,叙利亚南部,德鲁兹人的地盘。你要知道,这片地方一直是个“拧巴角儿”:宗教少数派、政治上不站队、军事上又不完全空心。打了这么多年内战,这块地方居然还能相对独立存在,不是因为有多强,是因为谁都懒得碰。
结果现在HTS来了——朱拉尼带着10万大军往南推,像是突然想起这儿还有块“白地”没染红。然后打了一通,叙政府军急了,派兵围了过去。局面一时像是要烧起来,结果就出这么个协议。
真相是:打不动了,谈一下,拖一拖,看有没有下家接盘。
停火协议怎么签的没人知道,谁主持、谁让步、有没有第三方撮合,全都没公开。但从叙军“准备进入苏韦达市”这句配图说明来看,显然不全是“撤兵”或者“后退”,是想以和平的姿态重新踩点子。
换句话说,阿萨德政府在试探,看能不能靠“和平介入”重新把这片地拉回来。
不过这戏剧性就来了——德鲁兹人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不愿完全投靠HTS,但也绝不会轻易接受大马士革派来的官兵。地方武装手上有枪,有地,还有民意,就差一纸独立宣言了。
讲到底,这协议不是为了什么“和解”,是为了解个燃眉之急。你打不动了、人家守得住了,就停一下,给彼此找个台阶。典型的中东式政治妥协:表面笑着签协议,心里谁都攥着刀。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背后,土耳其、以色列、俄罗斯一个比一个沉得住气。都看着这块地方裂不裂,是不是能顺势扶个亲信上台,换点筹码。你看,以色列这两天又开始在戈兰高地搞事,一边空袭,一边装中立,不就是想看看谁最后成赢家,方便押注?
咱们早就说了,叙利亚战局从来不是“打赢”或“打输”的事,是谁能撑到最后一个阶段,手里还能抓点什么能说话的资源——地盘、人口、口岸、油井、宗教标杆,全算数。
苏韦达这事就像一枚试纸,测的是阿萨德政权的血糖——还能不能稳定供应,能不能让地方服管,现在看来,血糖快见底了。
总结一句:别看签了协议,该来的还会来,该乱的地方,一点都没省事。这只是给局势按了个暂停键,没谁真按了“停止”。中东的事儿,从来都不是谁说了算,而是看谁能撑到最后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