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安徽合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即使儿子早已去世多年,儿媳也另嫁他人,但他仍坚持把自己省吃俭用赚来的钱,一次次送到儿媳家门前,只为孙子能过得好一点
合肥老城区的巷子里,每天清晨五点,66 岁的王守义准会背着蛇皮袋出门,佝偻的背在晨光里拖出长影,手里的铁钩敲着地面,叮当作响
十年了,这声音成了街坊邻居的闹钟,他儿子走那年,孙子才四岁,儿媳抹着眼泪说要带孩子改嫁时,老王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最后只说:"去吧,孩子跟着你不受罪。"
头回往儿媳新家送东西,是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攒了半年的两千块钱,还有几件洗得发白的小衣服,都是他趁夜在路灯下缝补的
他没敲门,就把包放在防盗门脚垫上,对着门缝看了两眼,转身往楼下走,刚到楼梯口,就听见门开了,儿媳在后面喊:"爸,您进来坐坐。"
老王没回头,摆摆手:"不啦,你忙。"后来每月十五号,他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那栋楼下,夏天拎着自己种的黄瓜茄子,冬天裹着厚棉袄送炸好的肉圆,钱总是用信封装着,塞在塑料袋最底下
儿媳托邻居带话,说现在日子好过了,不用再送东西,老王只嘿嘿笑:"给孩子的,不碍事。"收废品的三轮车停在巷口,有人跟他搭话:"老王,你图啥?孩子跟着新爸爸,早把你忘了。"
他正把一摞纸壳捆紧,闻言顿了顿:"忘不了。上次远远看见,孩子长个儿了,比去年高半头。" 这事儿藏了十年,直到孙子王子轩在作文里写《最想感谢的人》,才捅破这层窗户纸,14 岁的少年写道:"妈妈总说门口的包裹是 ' 好心人送的 ',但我认得,那腌菜坛的花纹,跟爷爷家的一模一样。"
班主任把作文发到家长群,好多人看哭了,有人去问王轩的妈妈,她红着眼圈说:"每次想让他进门喝口水,他都怕打扰我们,钱退回去,转天又会放在门口。"
民政部门的人找到老王,想给点补助,他正蹲在垃圾桶旁捡塑料瓶,手在衣襟上擦了擦说:"不用,我还能动,攒着给轩轩交学费,够。"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长辈!儿子虽去世,但亲情未断,他没有抱怨生活,而是用余生去照亮孙子的路。”
而他如今最珍惜的东西就是那张皱巴巴的奖状,王轩得的 "三好学生",他总说自己没本事,给不了孙子金山银山可这十年默默放下的每袋东西,早比山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