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行政设置非常吊诡,看着权大未必权大,官员互相牵制——两广总督权很大吗?广西巡

猫头鹰说历史 2025-07-16 15:43:54

清朝行政设置非常吊诡,看着权大未必权大,官员互相牵制——两广总督权很大吗?广西巡抚不听他的,广东巡抚更不听他的,他们行政权独立与总督基本平级,直接对皇帝负责。\r \r 道光年间,两广总督邓廷桢想在广州城外修座炮楼,图纸刚画好,广东巡抚就捧着奏折找上门。"邓大人,这炮楼占了城郊良田,农户们都在衙门口哭呢。"巡抚说这话时,手里的茶盏盖没停过,叮当声敲得人心里发慌。邓廷桢把图纸往桌上一拍:"洋人都快把船开到虎门了,你跟我讲农户?"转天,巡抚的奏折就送进了紫禁城,里头没提炮楼,只说"总督大人似有劳民伤财之嫌"。\r \r 这种拉扯在两江总督署更常见。曾国藩当年在南京推行厘金制度,江苏巡抚李鸿章转头就在苏州搞了套新章程,税率比南京低了两成。商号们扛着货绕路去苏州交税,曾国藩气得把茶杯摔了,李鸿章却派人送来封信,说"师相莫恼,苏省先试试水,成了再推广不迟"。明着是请教,实则谁也不肯让步,最后还是慈禧太后朱批"两地暂行",才算没把脸皮撕破。\r \r 最有意思的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谭继洵的斗法。张之洞想修铁路,谭继洵偏说"火车会惊了龙脉",硬是把铁轨材料压在码头三个月。张之洞干脆绕开巡抚衙门,直接让汉阳铁厂的工头带着人去铺轨,谭继洵就在夜里让人偷偷拔铁轨。后来铁轨铺到一半,两人的奏折同时递到光绪案头,一个说"臣为国兴利",一个说"臣为圣朝护脉",气得皇帝把奏章扔在地上,骂了句"都是废物"。\r \r 这种制衡术,皇帝玩得最明白。乾隆年间,陕甘总督勒保平定回民起义,刚打了胜仗,陕西巡抚就参他"滥杀无辜"。勒保在前线气得吐血,乾隆却下旨"总督抚民,巡抚察吏,各有专责",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让两人互相盯着——你敢拥兵自重,自有同僚摘你的乌纱。\r \r 可这套制度也不是没坏处。鸦片战争时,两广总督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广东巡抚怡良却暗中给琦善透信,说"林大人操之过急,恐生变数"。等英军打过来,两人一个主战一个主和,调兵的文书在总督署和巡抚衙门口转了三天,愣是没发出去。老百姓看着城外的硝烟,不知道城里的大人们还在为"谁画的布防图更体面"吵得面红耳赤。\r \r 地方官们也摸出了门道。每逢年终考绩,总督和巡抚的评语总能掐得严丝合缝。你说我"治下不严",我就说你"驭下过苛";你夸我"才思敏捷",我必赞你"老成持重"。这些话看着像客套,实则都是给皇帝递暗号——咱们谁也别想独大。\r \r 雍正爷当年设军机处,本想把权力攥在手里,没承想地方上的制衡玩成了"死锁"。有回黄河决堤,河南巡抚和河道总督互相指责,一个说"堤坝年久失修",一个说"赈灾款被克扣",眼睁睁看着洪水漫过州县,才想起联名上奏。这种时候,所谓的"互相牵制",倒成了误事的根由。\r \r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42
猫头鹰说历史

猫头鹰说历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