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越军哨所,就对战友说:“绕过去太耽误时间了,我们把这个哨所端了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炊事兵陶洪礼的经历堪称传奇。
他虽身处后勤,却屡立战功,其胆识与智慧令人叹服。
陶洪礼是贵阳人,1976年参军,被分配到炊事班。
1979年战事爆发,他随部队开赴前线。
炊事兵的任务是保障伙食,但在前线,他们同样面临危险,需携带武器执行任务。
一天傍晚,陶洪礼和战友鲁阳军抬着饭筐给前沿阵地送饭。
途中发现必经之路上出现了一个越军临时营地,帐篷林立,人数不少。
硬闯或绕路都风险极大。
陶洪礼观察后,认为敌人刚扎营可能警戒松懈,便提议主动出击,端掉这个营地。
鲁阳军赞同。
两人藏好饭筐,只带手枪匕首,借暮色掩护摸向营地。
他们悄无声息地解决了两名在帐篷外抽烟的哨兵,藏好尸体。
随后潜入主帐篷,用匕首干掉了三名正在熟睡的越军。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一名越军哼着歌走向帐篷。
此人掀帘进来,昏暗光线下竟将穿着绿军装的陶洪礼误认成长官,立即立正敬礼,用越南语高喊:“首长好!”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陶陶二人心头一紧。
陶洪礼反应极快,趁对方敬礼分神,袖中匕首闪电般刺出,结果了这名越军。
但枪声还是惊动了其他敌人。
另一帐篷冲出几名越军,双方激烈交火。
鲁阳军为掩护陶洪礼,左腿不幸中弹。陶洪礼迅速击毙开枪者,将鲁阳军拖到石头后隐蔽。
此时陶洪礼独自暴露,遭多个方向敌人射击,子弹告罄,形势危急万分。
千钧一发之际,附近我军连队闻枪声赶来支援,合力消灭了残余越军。
鲁阳军经救治后康复。
陶洪礼的战场传奇不止于此。
一次送饭返回途中,他上山捡柴,半山腰发现一名重伤昏迷的我军战士。
他毫不犹豫背起比自己高大的战友,咬牙跋涉两个多小时崎岖山路,将其背回营地,最终救回战友性命。
又有一次,他在营地周边警戒,发现一辆可疑越南吉普车在附近徘徊。
一名越军军官下车用望远镜窥探我军阵地。
陶洪礼果断举枪射击,子弹击碎车窗。
军官惊慌跳车欲逃。
陶洪礼疾冲上前,右手一扬,一把飞刀精准命中其右手腕!
军官惨叫武器脱手,被陶洪礼制服。
审讯得知,此人竟是越军一名营级指挥官(大队长),是条“大鱼”。
尽管身在炊事班,陶洪礼凭借非凡勇气和机智,在后勤岗位立下赫赫战功,贡献不逊前线战士。
部队党委为其荣记一等功,这是对他卓越表现的崇高肯定。
战争结束,陶洪礼复员回乡。
先被分配到一家医院食堂当厨师,后因单位合并调整,调入农机公司工作。
随着时代变迁,农机公司经营不善被私人收购,陶洪礼不幸下岗。
为谋生,这位战斗英雄放下身段,四处打工。
他在建筑工地扛过水泥、搬过砖,当过临时工。
也蹬过三轮车在街头拉客;甚至去红白喜事上帮忙跑腿打杂。
生活艰辛,但他从未向政府提要求,也绝口不提自己战场上的功勋。
直到一次政府工作人员走访社区,他的老邻居无意间透露:“别看他现在这样,他可是打过仗、立过大功的英雄!听说在部队拿过一等功呢!”
工作人员震惊,立刻上报。
政府核实后,特事特办,为他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图书管理员工作。
陶洪礼的故事,是无数参战老兵的缩影。
他们曾在战场英勇无畏,为国奉献。
回归社会后,却甘于平凡,默默承受生活风雨,不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
当他们的功绩被重新发现,社会给予的尊重与关怀,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