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开国少将漆远渥,接到通知出访北欧,谁知,他却拒绝了。周总理很生气,他

受伤的梦娇 2025-07-18 09:34:14

1954年,开国少将漆远渥,接到通知出访北欧,谁知,他却拒绝了。周总理很生气,他解释:“我瞎了一只眼,影响国家形象。”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外交工作才刚起步。 这一年,北京军区空军政委漆远渥少将接到一个通知。让他加入北欧五国外交使团,代表国家去访问北欧。 对旁人来说,这是天大的荣誉。可漆远渥接到通知,眉头一下子就皱起来了。 当时新中国成立才 5 年,跟咱们建交的国家也就 20 来个。这次去北欧访问,是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好机会,重要得很。 但漆远渥觉得自己有难处。他马上找到空军首长,直接说:“这活儿我干不了。” 首长听了很意外,耐心劝他:“能进外交使团,是你个人的光荣,也是空军的光荣,得好好珍惜。” 漆远渥赶紧解释,不是不想去,是真有过不去的坎儿。 可空军首长没听他把话说完,严肃地说:“这是中组委和军委仔细选的,周总理亲自批的,咱们没法改。你要是不乐意,找周总理说去!” 从首长办公室出来,漆远渥一脸愁容。真要去找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吗?他心里开始犹豫。 但思来想去,自己确实不适合去出访。最后,他还是硬着头皮去找周总理。 彼时,周总理正在看文件,听说漆远渥要见,心里琢磨着,这时候来找,莫非是对安排的职务不满意? 漆远渥一进门,就直截了当地说:“总理,我不能去北欧。打仗的时候,我瞎了一只眼,右臂也残了,连握手都费劲,这要是去了,会丢国家的脸。” 办公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周总理放下笔,望着他右脸上的伤疤,想起两年前在天安门城楼上,漆远渥用左手敬礼的样子。 周总理说:“你在乎国家的形象,就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当年你在十字岭掩护总部突围,受了重伤还接着打,那时候怎么没想着自己的形象?” 漆远渥低下头,过去的事儿,浮现在眼前。 1915 年,漆远渥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金寨县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地方,是革命老区。 1929 年,受革命运动影响,14 岁的漆远渥加入了共青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30 年,15 岁的他参加了红军。带他走上革命路的许继慎对他说:“革命就是为老百姓‘出家’,去‘西天’取‘经’。‘出家’就是不管家里事,一门心思往前冲;‘西天’是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地方;‘经’就是马列主义。” 这番话,让漆远渥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土地革命时期,漆远渥全家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父亲、伯父、哥哥先后遇害,他自己也因被怀疑为“改组派”遭受酷刑,但革命意志从未动摇。 1935 年,20 岁的漆远渥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第 10 师作战科科长了。 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一天,他刚写完电文,靠着战友睡着了。醒来一看,装干粮的袋子没了。 在这荒无人烟、到处是沼泽的草地上,干粮袋就是命啊。正当他绝望的时候,师参谋长胡鹏飞走了过来。胡鹏飞是他老乡,把自己半袋青稞分给他,说:“远渥,别慌,咱俩吃一袋粮,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这份过命的交情,漆远渥记了一辈子。后来日子好过了,困难时期,漆远渥还特意做了丰盛的饭菜,请胡鹏飞吃饭,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抗日战争时期,漆远渥屡立战功。1942 年,他在山西辽县掩护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突围时,右臂受伤,亲眼目睹左权参谋长牺牲。 漆远渥抬起僵硬的胳膊说:“那次受伤后,我的右臂就废了。敬礼只能用左手,握手想都别想。总理,我不能让外国人看咱们的笑话。” 周总理站起身,走到窗边,心里沉甸甸的。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巴黎勤工俭学,为了国家的尊严,受了不少委屈的日子。 新中国刚成立,特别需要打开外交局面,这次出访太重要了。但漆远渥说的也对,外交场合,形象确实得注意。 周总理转过身说:“老漆啊,你让我想起左权同志了。他牺牲的时候,你就在旁边。你们都是为国家流过血的英雄。” 漆远渥鼻子一酸,眼睛湿了。他想起左权牺牲前的最后一刻,想起那些为革命丢了性命的战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不就是为了让国家更强大、更有尊严吗? 周总理继续说:“我明白你的顾虑。但你知道吗?你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事,在国际上早就传开了,成了佳话。你身上的伤疤,是共和国的勋章啊。” 漆远渥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这残缺的身体,竟然能成为国家荣誉的象征。 周总理叹了口气,补充道:“不过,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要记住,不管在哪儿,你都是人民的英雄。” 走出西花厅,漆远渥心里不是滋味。 他回到办公室,铺开信纸,给中央写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还推荐了更合适的人选。 1955 年,漆远渥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为人民空军发展尽心尽力。他一生敢爱敢恨、有胆有识,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其事迹和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