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9岁郑州小伙到伦敦求学,英国房东给他免租8年,二人同吃同住。房东晚年患病无依无靠,小伙竟将其接回国,给他养老送终! 1999年,19岁的郑州青年宋扬只身赴伦敦求学,语言不通,囊中羞涩,生活陷入困境。一位67岁的英国老人汉斯偶然相助,为他提供了8年免费住所,两人同吃同住,结下深厚情谊。然而,命运转折,汉斯晚年重病缠身,孤苦无依。宋扬的选择出人意料,令人动容…… 宋扬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家庭,1999年考取伦敦一所大学,父母倾尽积蓄支持他出国。他初到伦敦,面对高昂的房租和语言障碍,倍感压力。学校未提供宿舍,他只能暂住廉价旅馆,四处寻找住所却一无所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偏僻地铁站迷路,遇到了67岁的汉斯。汉斯是瑞士裔英国人,退休后独居,家中无人陪伴。他得知宋扬的困境后,主动提出让他搬来同住,免收房租,只需帮忙做些家务。 宋扬欣然接受,从此开始了与汉斯的共同生活。汉斯住在一栋伦敦郊区的小楼里,生活简单朴素。宋扬负责打扫卫生、修剪庭院,汉斯则教他英语,提供生活上的指导。两人逐渐熟悉,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清晨,宋扬用有限的食材准备早餐,汉斯则分享瑞士的烹饪技巧。晚上,他们一起阅读英语书籍,宋扬的语言能力稳步提升。汉斯年轻时曾在皇家歌剧院工作,退休后喜欢安静的生活,宋扬的到来让他的日子多了生气。 他们的关系在2001年的一次意外后更加紧密。宋扬骑自行车时遭遇车祸,腿骨骨折,牙齿受损,昏迷入院。汉斯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到医院,陪伴他度过难关,处理医疗事务,联系保险公司,确保宋扬得到妥善照顾。康复期间,汉斯每天推着轮椅带他散步,宋扬深受感动。汉斯偶尔因酗酒失态,宋扬从不嫌弃,总在深夜将他接回家,细心照料。两人共同庆祝节日,宋扬教汉斯剪窗花,汉斯则准备圣诞装饰,彼此间的依赖日益加深。 8年后,宋扬完成学业,面临回国抉择。汉斯支持他的决定,送别时叮嘱他保持联系。宋扬回到郑州,找到工作,组建家庭,生活安定。他定期与汉斯通话,寄去家乡特产,维持这份跨国情谊。2008年,汉斯因长期酗酒导致股骨头坏死,健康恶化,邻居通知宋扬。他飞往伦敦,看到汉斯孤身一人,生活艰难。宋扬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将汉斯接到中国。他办理签证和医疗手续,带着汉斯返回郑州。 汉斯初到中国,适应陌生环境颇有难度。宋扬的妻子是护士,为他安排手术治疗股骨问题。宋扬的父母热情接待,提供日常照顾。社区邻居对这位外国老人充满好奇,常来探访,孩子们喜欢听他讲故事。汉斯逐渐融入,喜欢在小区散步,感受中国生活的气息。宋扬带他游览当地景点,汉斯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的相处平凡却温馨,宋扬用行动履行对汉斯的承诺。 2013年,汉斯病情恶化,因呼吸困难入院。宋扬紧急赶到,陪伴他走完最后时光。汉斯去世后,宋扬按其遗愿在郑州购置墓地,操办葬礼。葬礼上,他回顾两人相识以来的点滴,感动了在场众人。英国媒体报道此事,称宋扬为“真正的绅士”,中国媒体也记录了这段佳话。宋扬每年清明前往祭拜,带着鲜花缅怀汉斯。这段情谊跨越国界与年龄,成为他生命中珍贵的记忆。 这份情谊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责任。宋扬初到伦敦时,汉斯伸出援手,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8年的相处中,他们相互扶持,汉斯为宋扬提供住所与支持,宋扬则为汉斯带来陪伴与活力。汉斯晚年病重,宋扬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跨越万里将其接回中国,承担起养老送终的责任。这种承诺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却胜似家人,证明了真挚情感能超越一切界限。 宋扬的故事并非没有瑕疵。汉斯酗酒的习惯给宋扬带来过麻烦,但他始终选择包容。宋扬的决定也曾面临家人质疑,但他坚持己见,用行动诠释了感恩与担当。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汉斯的晚年,也让宋扬更加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他们的故事被媒体传颂,引发人们对友情与道德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纯粹的情感显得弥足珍贵。 宋扬与汉斯用8年的相处谱写了一段跨国情谊,从伦敦到郑州,他们相互扶持,直至生命尽头。这份真挚令人感慨。你觉得在如今的社会中,这种跨越国界的深厚友情还能否常见?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999年,19岁郑州小伙到伦敦求学,英国房东给他免租8年,二人同吃同住。房东晚
千百年一叹
2025-07-18 14:08:15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