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张之洞1837年

原上花绽放 2025-07-18 14:28:37

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张之洞1837年生于贵州贵阳,原籍河北南皮,早年就展现出惊人天赋。15岁中解元,26岁考中探花,进入翰林院当编修。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在官场上发力,先是做侍讲学士,负责给皇帝讲课,后来出任四川学政,管教育事务。 1870年代,他调到山西当巡抚,那时候山西闹灾荒,他亲自组织赈灾,开仓放粮,稳定地方局面。1880年代初,他升为两广总督,正赶上中法战争,他力主抵抗,调兵遣将,支持冯子材在镇南关打败法军,那场仗是清军少有的胜仗。战后,他转任湖广总督,在武昌大搞洋务,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还办自强学堂,引西方技术教学生,试图让清朝自强起来。 1900年后,他多次署理两江总督,管江苏、安徽、江西事务,推动纺织厂和轮船公司发展。1907年,他进军机处,参与中央决策,直到1909年病逝,享年72岁。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推动近代化改革,尽管清廷腐朽,但他个人贡献不小,留下不少工业和教育基础。这些事迹让他在历史上站得住脚,但晚年家庭问题却成了污点。 张之洞一生娶妻妾多人,有记载的至少三人,生下10多个儿子,其中晚年得子最引人注意。1900年,他63岁时,小儿子张仁蠡出生,那年正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乱成一锅粥,但他驻守武昌,听到儿子出生消息,特别高兴,取名仁蠡,希望像范蠡一样有智慧。张仁蠡是排行第十三的幺子,张之洞对他宠爱有加,但因为年纪大,政务忙,没太多时间管教。 1909年张之洞去世时,张仁蠡才9岁,从此跟着哥哥们生活。哥哥张燕卿排行第十,比他大两岁,早年去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当官,先在奉天省任职,后来进伪满洲国。张燕卿留学时见识日本现代化,对日方有好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投靠伪满,当外交部大臣,地位不低。 张仁蠡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教育部工作,1926年起在河北当县长,管永清、霸县等地,看起来还像个正常官员。但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势力南下,张燕卿拉弟弟入伙,张仁蠡就这样加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当民政厅长,从此开始汉奸生涯。这兄弟俩的转变,跟父亲早逝、教育缺失有直接关系,张之洞要是活着,肯定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张仁蠡投靠日本人后,很快就适应了伪政权生活。1937年,他组团访日,回来后任伪新民会副会长,推动日方宣传。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沦陷,他出任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市长,那地方正是他父亲从前事业起点,他却在那搜刮民财,强征劳工。 1940年,他转入汪伪政权,当中央委员,还管天津特别市市长,兼财政局长,一边敛财,一边伪装禁烟,其实自己烟瘾大得很。张燕卿在伪满外交部干了两年,职位取消后辞职,逃到日本隐居,再没回国。张仁蠡的罪行包括助日掠夺资源,残害民众,他认为中国早晚被日本征服,早投靠有好处。这些行为让他在日本人眼里升得快,但也积累了深重罪孽。 抗日胜利后,1945年国民政府逮捕他,以汉奸罪判无期徒刑,财产全没收,关进北平监狱。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法院重审,改判死刑,他被枪决结束一生。张燕卿在日本活到1969年才死,没受中国审判。这俩儿子败坏了张之洞名声,本来清正一生,却因教子无方背黑锅。 张之洞的家事反映出晚清到民国的乱世,很多人迷失方向。张仁蠡和张燕卿不是孤例,那时代汉奸不少,但他们作为名臣后代,更让人唏嘘。张之洞推动洋务,本想强国,可儿子们反倒亲日,这中间的教育断层是关键。他早年儿子们还行,长子张权当过外交官,孙辈里张厚粲成了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但晚年生子,缺乏严格管教,加上日本侵略诱惑,就酿成悲剧。 张仁蠡从北大毕业生到县长,本该为国效力,却一步步滑向深渊,先当伪厅长,再升伪市长,干的尽是卖国事。历史资料显示,他还染上鸦片,生活腐朽,跟父亲一生清廉形成对比。张之洞墓地后来被百姓挖开曝尸,就是因为儿子汉奸行径惹众怒。这事提醒大家,家庭教育和时代环境多重要,名门之后也得警惕。 这故事听完,你怎么看张之洞父子的悲剧?欢迎留言分享看法,或许你家也有类似教育心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原上花绽放

原上花绽放

原上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