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也却因此错失了这位绝世高人! 刘备

混沌于浮云 2025-07-18 19:58:12

刘备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也却因此错失了这位绝世高人!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生于161年,出身寒微,靠织席贩履维生。自称汉室宗亲,他从小胸怀大志,立誓匡扶汉室。少年时,他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同窗,研读经史,练习武艺,奠定文武基础。黄巾起义爆发,他召集乡勇,与关羽、张飞结义,募兵平叛,初露锋芒。战后,他被封为小吏,却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而去。其后,他辗转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屡遭挫折,颠沛流离。建安五年,曹操追击刘备于徐州,他仅率数十骑突围,处境艰难。建安十二年,他驻军新野,兵力薄弱,急需贤才。徐庶推荐诸葛亮,称其为“卧龙”,才华无双。刘备决意亲赴隆中,求贤若渴。同期,另一位隐士崔钧,博陵人,精通谋略,曾效力袁绍,助其抗衡董卓。崔钧因董卓杀其父,悲痛归隐,立誓不再出仕。他与诸葛亮、徐庶交好,学识渊博,名声却不如“卧龙”响亮。 建安十二年冬,刘备为求诸葛亮,三赴隆中。第一次前往,诸葛亮不在,他留下名帖而归。第二次拜访,诸葛亮外出,恰逢崔钧路过。刘备与其交谈,崔钧论及天下大势,剖析曹操、孙权、荆州局势,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刘备颇为欣赏,试探邀请其出山相助。崔钧却以归隐为志,婉言谢绝。刘备未再坚持,心思全在诸葛亮身上。第三次拜访,他斋戒三日,终见诸葛亮。诸葛亮献《隆中对》,建议取荆州、益州,联孙抗曹。刘备拜其为军师,视为至宝。崔钧早年辅佐袁绍,智谋出众,袁绍曾倚重其策,得以与董卓抗衡。董卓杀其父后,崔钧归隐田园,袁绍惜其离去,足见其才。若刘备以三顾之诚再邀崔钧,或能动其心志。惜乎刘备一心求“卧龙”,忽视崔钧,错失一位可与诸葛亮相匹敌的高人。此事鲜为人知,却埋下蜀汉日后困局的伏笔。 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促成孙刘联盟。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刘备夺荆州,奠定基业。其后,他得张松献图,入蜀攻克成都,自立汉中王,终成三国鼎立。然蜀汉根基不稳,人才匮乏。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失荆州,兵败被杀。张飞因醉酒疏忽,遭部下刺杀。刘备悲愤,亲率大军伐吴,夷陵之战惨败,退守白帝城,病逝于223年,享年六十三岁。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辅佐刘禅,整顿吏治,多次北伐,试图复兴汉室。蜀汉国力有限,粮草不济,北伐难有突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崔钧则终身隐居,耕读为生,著述治国方略,然多未流传。他与诸葛亮等人交游,谈及济世之策,终未出山,默默终老。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