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冀察纵队政委发现:司令员郭天民竟然公然抗命,在缴获了一批物资后,不仅没有上交,还瞒着聂荣臻干了一件大事:私自养下上万名老兵! 1946年秋,晋察冀野战军正式编为4个纵队,郭天民正式担任了第二纵队的司令兼政委,就在野战军刚刚整编之后,部队就接到了一个指示。 原来根据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形势,晋察冀军区决定下属野战军各部裁军。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部队整编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两边都要按照要求进行裁军。 这一指示下发到了各军区,因此晋察冀军区才下令裁军,可很快冀热察军区政委刘道生就发现,二纵司令郭天民并没有执行命令,反而留出了一批物资悄悄留住了1万多名老兵。 郭天民早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军校内他就注意到了国共之间的激烈斗争,虽然郭天民没有加入中共,但他经过了解后,也认可了中共的理念。 后来,郭天民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可很快他就遇到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在其他同志的保护下他顺利逃脱。 1927年12月,郭天民与黄埔军校特务营一起在广州起义,此后部队一路转战,郭天民与南昌起义的部队会师,在广东省委的安排下,他进入了红四军工作。 在部队,郭天民一面负责军事教学,一面带兵打仗,他性格刚烈坚定,作战十分勇猛。 毛主席很快就注意到这位猛将,虽然主席欣赏他的能力,但对他喜欢打骂士兵等行为非常不满,主席便对他说郭天民是铁匠出身,像打铁一样打人。这番话让郭天民非常羞愧,自此他牢记主席的教诲,而军中将士也经常称他为郭铁匠。 此后,部队经历了诸多苦战,郭天民十分认可主席的革命理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从不动摇,一直追随着毛主席的路线。 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郭天民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参谋长。在军中,经过多年历练的郭天民成为全才,部队各项事务他都能处理,这让军团长罗炳辉等人感到非常惊讶。 看到郭天民如此出色,他们又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八府参谋长”。 在那之后,郭天民成为罗炳辉身边的得力助手,二人率部多次重创敌军,立下了诸多战功。除了作战勇猛外,郭天民足智多谋,红九军团几次靠着他的机智转危为安。 抗战爆发后,郭天民被调到了晋察冀军区,自此他来到了聂荣臻麾下工作,靠着自己的能力,他很快就成为聂帅的爱将。 1938年秋,他率部取得了牛道岭战役的胜利,成功击毙了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此战让郭天民名扬天下,之后他又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与日伪军交战数百次,粉碎了日军多次围剿。 军区的将士们都对他非常佩服,更难得的是郭天民打仗十分无私,每次缴获了日军的物资,他都会大方与友军部队分享。 在他的努力下,晋察冀军区的部队快速扩充,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限制中共的发展,这才以和平的名义商议裁军,对此中央也非常清楚,各军区虽然接到命令,但并没有严格执行。 聂荣臻选择以大局为重,按照命令执行裁军,郭天民得知此事后就察觉出问题,他认为国共早晚要开战,裁撤这些老兵,这对接下来的战事会有很大的影响。 于是他计划暗中保留1万多名老兵,起码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不受影响。要想这么做风险极大,郭天民没有告知聂荣臻等人,瞒着大家开始自己的计划。 没想到这个事情被刘道生发现了,好在刘道生理解郭天民的做法,虽然这样做要犯错误,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冒险与郭天民合作。 就这样,郭天民在二纵只将老弱病残做了复员处理,实际有战斗力的战士一个都没动,凭空就多留了1万多名老兵。为了防止别人发现,郭天民与刘道生就想了个办法。 这些保留的老兵以编外人员的方式留在部队,他们的补给主要由刘道生负责的地委提供,事实证明郭天民的做法非常正确。 解放战争爆发后,落实裁军的河北部队战力受到巨大影响,在与傅作义等人的战斗中吃了不少亏。好在郭天民保留了重要战力,撑起了河北的局面,他率部多次打败敌军,这多亏了他留下的老兵们。 之后,郭天民离开了河北,跟随刘邓大军一道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后期,他又与陈赓等人一道一直打到了广州,随着云南和平解放,郭天民又被调到云南主持工作。 在这里他前后工作三年,稳定了当地的局面。1963年,郭天民离职休养,在这期间他也受到了攻击,之后他前往广州养病。1970年5月26日,郭天民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
1946年,冀察纵队政委发现:司令员郭天民竟然公然抗命,在缴获了一批物资后,不仅
寒烟锁重
2025-07-18 21:5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