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迎来新一批学员,报到现场,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军裤

墨竹听风语并 2025-07-19 10:55:30

1964年9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迎来新一批学员,报到现场,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军裤的年轻人正在填写入学资料,在“家庭出身”一栏,他工整地写下“革命干部”四个字。[大侦探皮卡丘] 这个自己扛着行李的新生叫陈丹淮,是外交部长陈毅的次子,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读初中时,陈丹淮就表现出这种低调作风,有次老师指着课本上陈毅的照片问他是否认识,这个少年直接否认了与父亲的关系。 进入哈军工后,陈丹淮的生活标准严格按照普通学员执行,每月生活费8元,用的是哥哥陈昊苏淘汰下来的钢笔,背的书包是母亲张茜亲手缝补过的旧款。 陈丹淮的床头常年放着一本《孙子兵法》,是父亲陈毅亲自赠送的,书页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他深夜读书的思考。 1964级电子工程系,陈丹淮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但更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学农劳动中的表现。 每次学农时,这个戴着厚镜片的“书呆子”总是第一个抢过扁担,两桶粪肥压得军装后背渗出白色盐渍,他也从不喊累。 陈毅制定的家庭规矩,子女必须住校,生活费按普通干部标准发放,只有重要场合才能使用公务用车。 1967年,校园里传开了一张陈毅视察工作的新闻照片,同学们看到照片上的人物,再对比陈丹淮的眉眼特征,这才恍然大悟。 陈丹淮的室友记得他那个用了五年的搪瓷缸,先后补过三次,还有那个掉了漆的军用水壶,据说是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 当时正值困难时期,许多干部子弟为了弄到一双回力鞋而兴奋不已,陈丹淮却在图书馆里埋头研读军事理论等著作。 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实际效果,陈丹淮所在班级创造的亩产纪录整整保持了八年。 毕业后,陈丹淮的同学中有人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的开拓者,陈丹淮本人则在军队装备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那本写满批注的《孙子兵法》现在陈列在我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的扉页上,陈毅题写的“读书破万卷”五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陈丹淮的求学经历在那个年代的开国元勋子女,大多过着这样朴素的生活,他们在物质条件有限的环境中完成学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 或许这些很平常,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有着特殊意义,展示了那一代人对待特权的态度,以及对子女教育的理念。 陈丹淮和同龄人一样,经历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求学生活,不同的是,他们需要在更严格的要求下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延续至今,当年那些在艰苦条件下求学的年轻人,后来大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 信源: 齐齐哈尔市纪委监委网站 红安县人民政府网 中国军网

0 阅读:69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