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中,女护士刘守玫正要抢救受伤的连长。突然,一个军官挥刀

琴音流转 2025-07-19 15:31:36

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中,女护士刘守玫正要抢救受伤的连长。突然,一个军官挥刀将连长砍死,愤怒的女护士拿起石头砸向日军军官,军官当场死亡,可就在这时不远处一名日军早就瞄准了女护士……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1938年3月的中国东部,日军大举入侵,台儿庄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抗击外敌的重要一仗,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战况异常残酷。 台儿庄以东约18公里的邳县,就是战斗的焦点地带之一。 战场上一片混乱,炮火轰鸣,伤员遍地,许多年轻战士在那里坚守阵地,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土。 刘守玟作为一名随军护士,从湖南老家来到前线。 她原本是长沙女中的一名普通学生。 战争爆发后,她毅然放下书本,加入抗日队伍,成为一名战地医疗人员。 刘守玟所在的部队遭到日军伏击,场面极其凶险。 一位连长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在地上血流不止,情况十分危急。 刘守玟顾不上周围呼啸的子弹,快步冲过去进行急救。 她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纱布和药品,试图止血和包扎伤口。 正当她全神贯注抢救时,一个日本军官发现了他们,手持军刀猛扑过来。 连长毫无防备,瞬间被砍倒在地,鲜血染红了地面。 刘守玟抬头目睹这一幕,内心激起一股强烈的怒火。 她立刻抓起旁边一块石头,使劲砸向那军官的头部。 这一击命中要害,对方当场毙命。 但紧接着,另一名日军士兵开枪射击,子弹打在刘守玟的后背,她当场倒地昏迷过去。 当刘守玟苏醒时,已经躺在当地一户村民的家中。 这家人姓陈,是村子里的普通百姓。 村里的民夫在乱葬岗发现她还有气息,就将她抬到陈家求救。 陈家的女主人心地善良,二话不说腾出屋子来照顾。 民夫简单说明了情况:刘守玟在战场上奋勇救人,结果自己中弹受伤。 可失血太多,她苏醒后身体十分虚弱,基本动弹不得。 她吃力地从口袋里掏出随身物品:一封家书、两块银元和一张照片。 这些东西交到陈家大嫂手里,刘守玟用微弱的声音请求大嫂帮忙寄回湖南老家。 信的内容大致是告别父母,说自己参军时瞒着家里,如今可能回不去了,希望他们不要太过悲痛,照片和银元留作纪念。 当天夜里,刘守玟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两个民夫帮忙把她安葬在村东的乱葬岗里,陈家大嫂也去送别。 看到这个年轻姑娘就这样牺牲在异乡,大嫂忍不住掉泪。 她感叹刘守玟是个勇敢的战士,却在战乱中失去与家人的联系。 陈家大嫂小心翼翼地保管那些遗物,打算等战事平息后寄出。 可不久,日军的进逼让村民必须逃难,大家仓惶离乡。 几年后战乱稍缓,她才返回村子,却发现信纸因受潮已经烂掉,只剩照片和银元完好。 她努力回忆地址,却怎么也想不起细节,信的内容也模糊了。 从那以后,她每年都去刘守玟的坟前祭奠,总觉得有一份未了的心事。 据她和邻里的回忆,刘守玟在牺牲前提到自己是长沙女中的学生,为抗日离家参加徐州战役。 可时日一长,没人知道具体身份。 这份遗憾埋在大嫂心里多年,直到1995年她重病去世时,还念念不忘。 临终前,她特别嘱咐孙子陈开灵,一定要找到这位女兵的家,把她的遗愿完成。 陈开灵从小就听奶奶讲这故事,心里充满敬意。 他明白这是一个普通战士的民族大义,决心不辜负奶奶的期望。 经过长久的准备,陈开灵在2002年通过当地报纸发出消息,讲述了刘守玟的事迹,希望社会帮助寻找她的家属。 报道一出,感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提供线索。 至此,这位默默无闻的女战士终于魂归故土,陈家大嫂的承诺也得以履行。 刘守玟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炮火,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 她在战场上做的,就是一名护士该做的职责。 她勇敢救人,反击敌人,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那艰难岁月里,千千万万的普通战士和她一样,日复一日坚守战场,用平凡的行动守护家国。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抗击侵略的强大力量。 时间流逝,英雄虽逝,精神长存。 她的故事提醒着后人,和平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份用鲜血换回的安宁。 这位普通姑娘的伟大,在于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民族存亡献出一切。 她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历史铭记,成为一曲无声的赞歌,激励着每一代人前行。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人文齐鲁|一段跨越鲁湘的抗战记忆)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