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到底能不能取胜? 首先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明军出塞实数为,八万八千五百五
钱悦萱呢
2025-07-19 17:53:23
萨尔浒之战到底能不能取胜?
首先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明军出塞实数为,八万八千五百五十多人。
另外朝鲜军为一万三千人,叶赫部为三千人。
战后统计,明军阵亡死万五千八百七十多人,逃回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多人。
朝鲜军除一部分阵亡外,全部投降,叶赫部三千人走到半路就逃了回去,没有损失。
后金出兵,杨镐战后奏事为约十万人,朝鲜李朝实录为九万六千人。
而且后金偷袭抚顺时出兵十万人,攻击宁远时出兵十三万人。所以萨尔浒之战出兵十万人,是非常可能的。
四百年前的东北,气候非常寒冷,而且刚下过大雪,山路狭窄,不像现在这样有笔直发达的公路,十万人的队伍拥挤在一条山路上,那要走多长时间,而且各部的军队驻地并不在一起,所以杨镐分成四路出击,并没有错误。
首先犯错的是西路杜松,为了抢功,他提前一天出发。而且立脚不稳就出兵攻击吉林崖。
后金是全民皆兵,吉林崖上的一万五千女真民夫,拿起武器就是军队,况且还有后金八旗的正规军队在旁边。
杜松只带着一万人,从下往上攻,仓促之间如何能攻得下来。
等后金大军以多打少,攻克明军萨尔浒大营后,赶来前后夹击杜松,再勇武的杜松也只能战死当场。
北路马林本来在等待叶赫部军队,可得到杜松出兵的消息后,只能仓促追赶,如果不追赶,杜松就成了孤军深入,一旦战败,谁都逃不脱责任。紧急追赶下,仍然没有来得及,坐看杜松被消灭。
马林逃不敢逃,否则被后金尾随追杀,必定大败,只能靠着侥幸坚守待援,在大营被攻破,两名副将战死,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掩护自己也已战死的情况下,只能带着亲军杀出重围,逃回开原。
东路刘铤由于等待朝鲜军队,本来就误了期限,而朝鲜军队因为粮食吃完,原地等待后方送粮部队,更是迟上加迟,可是刘铤部只有一万人,缺少了朝鲜军的一万三千人,刘铤也不敢孤军深入,得到敌军冒充送信,本就是心急如焚的刘铤轻易上当,也是毫无办法。
路途最近的南路李如柏,故意慢慢悠悠,一直拖到败局已定,匆匆逃回。
如果杜松没有提前出发,而是和马林汇合在一起,刘铤和李如柏在后面攻击,后金前后两难,只能分兵对敌,那么可以说达到了明军的预想,战争的胜败犹未可知。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