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投奔吴国的逃难途中,经溧阳濑水的时,遇到一位浣纱姑娘。这

吴术说史 2025-07-20 08:24:15

在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投奔吴国的逃难途中,经溧阳濑水的时,遇到一位浣纱姑娘。这时他饿得有些撑不住了,于是向姑娘求饭吃。姑娘见他的样子,立刻动了恻隐之心,就把浣纱用的浆糊让他吃了。 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自己的安全着想,要求姑娘为他的行为保密。这位姑娘为了让伍子胥放心,抱起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伍子胥见状,痛哭不已。于是咬破手指,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一展抱负,指挥大军进攻楚国。公元前506年,“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报了大仇。后来回到故地,想到昔日一饭之恩,就把三斗三升金瓜子洒在江水之中,“千金小姐”一词,据说由此得来。

伍子胥还在女子投江处和家所在的上吴村,建祠报恩,并在她墓地所在的木杓兜村修墓建祠。据说,这位女子上吴史氏出身,因此被称为“史贞女”。史贞女在现今的中桥村投河自尽之后,尸身往上游逆流三里,漂浮到木杓兜村被村民打捞起安葬,史贞女被当地人称作“浣纱娘娘”。

民间流传,在溧阳南渡镇旧县一带,屡次有人拾得金瓜子。1992年《溧阳县志》记载:“1925年,庆丰圩木杓兜一农民锄桑地得金瓜子一粒,据传这是伍子胥酬报史贞女的投金。”

溧阳市博物馆目前就藏有一粒金瓜子,是国家三级文物,长0.9厘米,宽0.6厘米,高0.3厘米,重1.7克。它是1975年冬天疏浚、开挖溧阳中河时,由旧县农民在水利工地捡到上交。

由此看来伍子胥江中撒金纪念史贞女的故事很可能是真的,这也说明古人对节义的重视着实令人敬佩。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