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7月18日,德媒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不过是“寅吃卯粮”!

静雅云影伴霞翩 2025-07-20 12:36:28

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7月18日,德媒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不过是“寅吃卯粮”!德媒表示,得益于出口提前发货,以及政府提供的消费补贴,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实现了不错的增长,但这样的经济模式却很难保持韧性。德媒表示,提前发货,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势头很有可能会明显降温。 先说说出口提前发货这事儿。确实,有些企业为了应对可能的关税变化,在年初赶工出口,这在 2025 年一季度的数据里能看出来。但德媒没看到,中国出口早就不是只盯着欧美市场了。 这几年,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越来越红火。2025 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占了总进出口的一半以上,增长 4.7%,比整体增速还快。就拿东盟来说,上半年我们对东盟出口增长 9.6%,光这一项就顶得上对美欧出口的波动。 而且,中国出口的东西也在变,不再是以前那些低利润的小商品,机电产品占了出口的 60%,像新能源车、光伏产品这些高技术含量的东西,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就算下半年欧美需求有点降温,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也能接上,出口根本不会垮掉。 再看看消费补贴。德媒说补贴是短期刺激,不可持续。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消费补贴可不是简单的发钱,而是在培育新的消费习惯。 就拿以旧换新政策来说,2024 年带动了超过 1 万亿元的销售额,2025 年上半年又超过 1.4 万亿元。重庆的汽车补贴,每花 1 块钱政府补贴,能撬动 16 块钱的消费,这杠杆效应多厉害! 更重要的是,补贴引导大家买新能源车、智能家电,这些东西不仅环保,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现在新能源车在汽车销量里占比超过 60%,一级能效家电占比超过 90%,这说明消费补贴不仅刺激了需求,还推动了产业向高端发展。这种一举两得的事儿,怎么能说是 “寅吃卯粮” 呢? 德媒还担心消费补贴会让政府财政吃不消。但看看实际情况,2025 年上半年,中国税收降幅在收窄,增值税、消费税都在增长,说明经济活力在恢复,财政收入也在改善。 政府发补贴可不是乱花钱,而是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这些投资不仅能拉动当前经济,还能为未来发展打基础。而且,中国的财政状况一直很稳健,债务水平在可控范围内,根本不会出现债务危机。 还有制造业。2025 年 6 月,制造业 PMI 虽然还在收缩区间,但已经连续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进入了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其好,PMI 都在 50% 以上。 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低端向高端转型,越来越有竞争力。像 CR450 型复兴号动车组、智能港口起重机这些高端产品,不仅在国内大显身手,还出口到海外,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德媒只看到出口可能降温,却没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在通过技术升级,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正在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和创新。2025 年上半年,内需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8%,其中消费占了一半以上。这说明国内市场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而且,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也在见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这些产业不仅附加值高,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德媒只盯着出口和补贴,却忽略了这些深层次的变化,实在是目光短浅。 当然,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但我们有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就拿出口来说,我们正在通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来降低风险。 在消费方面,我们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来增强消费能力;在制造业方面,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竞争力。这些措施都是长期有效的,不是靠短期刺激就能做到的。 德媒的批评,其实反映了一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了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大国的形象,不愿意看到中国正在向高端迈进,不愿意承认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但事实摆在那里,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因为出口提前发货而 “透支未来”,反而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变得更加健康、更有后劲。 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但中国经济的大船已经调整好了航向,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

0 阅读:6
静雅云影伴霞翩

静雅云影伴霞翩

静雅云影伴霞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