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不许用中文!”2022年,美国发文谴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惯例”,说我们在空间站用中文,但这次各国网友一点都不惯着他们,纷纷发文回怼:不关你事别插嘴! 2022年,一则“幼稚”的指控从美国NASA发出——声称中国在天宫空间站内的标识均使用中文,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并违背了“国际惯例”。 美国的指责很快引来各国网友的群嘲,中国人更是怒怼:“都说了是天宫空间站,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你们翻译的出来吗?” 其他国家的网友也看不下去,纷纷发声:“国际空间站用了20多年英语和俄语,怎么没人说‘封闭’?难道霸权主义现在连语言都要控制了吗?” 然而,这场看似小题大做的指责背后,实则藏着美国深深焦虑,更揭开了国际航天领域霸权与反抗的激烈交锋。 其实,美国对中国航天的打压并非始于今日,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明文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官方合作。 当时,中国航天正想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却被美国以“你们的技术不够格”硬生生拒之门外,态度之傲慢有目共睹。 但讽刺的是,短短十年后,中国不仅建成了自己的空间站,还实现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授课等突破性成就,而国际空间站却因老化问题频繁出现漏气、故障,计划在2030年退役。 这样戏剧性的“反转”让始终处于“老大”地位的美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威胁,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美国当局再也坐不住了,竟然另辟蹊径,开始散布“中国航天军事化”的谣言。 面对种种阻碍和无端指责,中国航天事业却始终不断向前,走出了一条绝地反击的道路。 2003 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2013 年,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了第一堂太空课,孩子们惊叹的眼神里,藏着中国航天的未来;2022 年,天宫空间站里种出了绿油油的生菜,“太空菜园”的视频在网上火了,有外国网友羡慕地说:“什么时候能尝尝中国航天员种的太空蔬菜?” 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到建造,每一颗螺丝钉都凝结着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作为完全自主研发的太空家园,用母语标注操作界面、发布指令,既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基本要求,更是主权国家的天然权利。 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里始终用俄语,欧洲航天局的设备上也印着法语和德语,天宫空间站使用中文,这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反倒是美国无中生有的霸权逻辑,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而中国始终坚持以平等、尊重、开放的态度对待伙伴,展现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包容姿态。 信息来源: 京报网2022.07.27|嫌中国空间站里用中文?狭隘与傲慢有多可笑! 文|墨海 编辑|史叔
“空间站不许用中文!”2022年,美国发文谴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惯例”,说我们在空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7-20 13:14:4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