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

琴音流转 2025-07-20 13:47:54

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就向外冲去,跑到威继光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大声说道:“今天我非杀了你不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接替祖上职务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主要管屯田种粮的事务。 那会儿沿海闹倭寇闹得厉害,百姓整天提心吊胆。 这位年轻将领看着倭寇横行霸道,心里憋着一股劲,在衙门书案上提笔写了十个大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意思很明白,当不当大官无所谓,就盼着海疆能太太平平。 七年之后,当时在朝中说得上话的张居正注意到这个人才。 经他推荐,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管着山东沿海二十五个卫所,专门对付倭寇。 这下可算给了他施展拳脚的机会。 从岑港打到台州,又从福建打到仙游,戚家军的鸳鸯阵让倭寇吃尽了苦头。 整整十余年,戚继光带着部队在东南沿海来回拼杀,终于把为祸几十年的倭寇祸患彻底扫平。 老百姓给他送了个名号叫“戚老虎”,倭寇听见他的名字腿肚子都打转。 不过这个让倭寇闻风丧胆的猛将,家里头却另有故事。 他的夫人王氏是万户将军王栋的闺女,将门虎女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着王氏的能耐:性格刚强,深通兵法。 台州大战那会儿,王夫人还帮丈夫解了个大围。 当时戚继光带着主力追剿倭寇主力,哪曾想几百倭寇绕道摸到了新河所城。 城里头尽是老弱妇孺,守军才几十号人。 眼看城墙要被倭寇攻破,王夫人急中生智,招呼全城的妇女都换上戚家军军服,密密麻麻站满城头。 倭寇抬头一瞅,还以为撞上了戚家军主力,吓得扭头就跑。 这事后来被《明实录》记了一笔,都说亏得戚夫人临危不乱。 但这么能干的夫人,在相处中却让戚继光发了愁。 当时军营里谁不知道,威风八面的戚大帅在家最怕老婆。 有回将士们喝多了,撺掇着要帮主帅“立威”。 几个胆大的安排了一队刀斧手,明晃晃的钢刀架在军帐两边,这才派人把王夫人请来。 谁知道夫人进了帐篷,眼皮都没抬就坐到主位,冲着戚继光喊:“你叫我来干啥?” 这一声喝问,吓得戚继光扑通跪倒,嘴里结结巴巴应道:“特请夫人……点阅兵马!” 满帐的刀斧手差点憋不住笑,从此将士们更同情自家主帅了。 日子久了,膝下无子成了夫妻俩的心病。 原先王夫人生过孩子,可惜都没养住。 眼看夫人年岁渐长,戚继光就动了纳妾的念头,可每次刚露口风就被堵回去。 这位将军也是胆大,居然背地里在台州安置外宅,偷偷娶了陈姓女子。 没两年见陈氏没生养,又在义乌纳了沈氏。 这事终究没瞒住,那天王夫人提着刀冲进衙门,戚继光早有准备,穿着铠甲直挺挺跪在当院哭诉:“戚家九代单传,不能绝后啊!” 这话戳了王夫人的心窝子,看着丈夫哭得可怜,想起自己早夭的孩子,钢刀哐当掉在地上,夫妻俩抱着哭作一团。 后来还从沈氏生的三个儿子里,挑了个过继到自己名下抚养。 可消停日子没过两年,戚继光又纳了杨姓女子进门。 这次王夫人没再动刀,但心彻底寒了。 尤其当过继来的儿子夭折后,五十多岁的王夫人收拾包袱就回了娘家。 据《明史》记载,戚继光晚年被贬广东,身边只有杨氏相伴。 王夫人走时啥也没要,只带着当年成亲时的一对银镯子。 有人看见她坐在回乡的牛车上,一路上都在摩挲着镯子掉眼泪。 其实细想王夫人这一生,年轻时帮丈夫守过城,中年为子嗣忍气吞声,最后心灰意冷孤独终老。 而那位写“但愿海波平”的名将,削平了倭寇之患,却没守住自己的家。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病逝时,朝廷给的谥号是“武毅”,可老家登州的老辈人私下议论:“平了东海浪,翻了自家船呐。” 据说戚继光弥留之际,床头摆着当年纳妾时王夫人留下的休书,还有半套褪了色的鸳鸯战袄。 那是他们成亲那年,夫人亲手给他缝制的。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惧内?因斩杀儿子感觉内疚)

0 阅读:0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