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青山隐雾情悠远 2025-07-20 16:02:26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 这一变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造船业展开的一场隐蔽的“制度性打压”。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该行政令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任何包含中国制造或悬挂中国国旗船只的船队征收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港口停泊费,并敦促盟国采取类似行动。 同时,行政令还计划对中国制造的岸桥起重机等设备加征关税,试图从供应链源头切断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消息一出,全球航运界炸开了锅,地中海航运(MSC)警告称,若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亚洲至美国航线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可能会大幅增加800美元(约5700元人民币),这一额外负担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 达飞轮船(CMA CGM)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强调全球超过半数的集装箱船由中国建造,若政策得以实施,将导致所有航运公司的成本普遍上升。 但特朗普政府似乎铁了心要“死磕”中国造船业。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该行政令还授权白宫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以及多个政府部门,在2025年11月之前联合制定一份“海事行动计划”,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海事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推动美国造船业复兴。 根据澎湃新闻数据,2025年1月至3月7日期间,全球新船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44%,其中干散货船领域的下滑最为显著,仅有15艘订单,而2024年同期为85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中国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7.6%,虽仍居全球第一,但较去年同期的75%已有明显下滑。 就在中国造船业承压之际,韩国却趁机崛起。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2025年宣布投入2600亿韩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支持造船业,重点发展环保船舶和数字化转型。 例如,韩国HD KSOE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了2艘乙烯运输船订单,现代重工蔚山船厂的订单已排至2028年。 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25%,较去年同期的14%大幅增长。 韩国的崛起并非偶然,毕竟,韩国在高端船舶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例如,韩国在LNG船建造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获得的LNG船订单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而且,此次韩国政府迅速抓住了美国打压中国带来的机遇。 2025年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扩大对造船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低息贷款和出口信用担保,同时加速推进环保船舶技术研发。 与此同时,全球造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为韩国提供了契机。 2025年8月1日,《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VI 2024修正案正式生效,要求船舶使用低闪点燃料或气体燃料,并加强燃油消耗数据收集。 这一法规推动了对环保船舶的需求,而韩国在氨燃料船舶、电力推进船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使其成为船东的首选。 面对困境,中国造船业并未坐以待毙,不少造船厂转向了军用船舶和高端特种船市场。 中国船厂还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船东签订了多份订单。 除此以外,中国船厂加速了自己技术的升级,例如,江南造船自主研发的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AL SHELIL”轮,综合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船企的垄断。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打压仍在持续,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等三家行业组织同日发声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霸道做法不得人心,只会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 如今,中国造船业虽然面临挑战,但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仍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的崛起则提醒我们,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未来,随着IMO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实施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造船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在绿色船舶、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取得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my god

my god

1
2025-07-20 20:08

当年打华为不一样?

猜你喜欢

青山隐雾情悠远

青山隐雾情悠远

青山隐雾情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