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整出国际笑话:10亿美元高价买了中国8台盾构机,拆了不会装,现场成了“零件坟场”。 起初说得好听,合作搞基建,用于孟买沿海隧道项目。但设备刚到港,印度突然拒绝中方技术团队入境——说白了,就是想自己拆机偷技术搞“逆向工程”。 结果一拆就炸了: 工人看不懂中英德三语图纸,硬把液压阀接进电力系统引爆控制台;价值数百万的刀盘被吊车砸烂;液压油乱接乱拼,高压喷射把工牌钉进钢板。几周后现场画风堪称灾难片——传感器泡在雨水里,轴承混在槟榔渣中,控制台成了印度飞饼的案板。 三个月过去,10亿美元的先进设备,一根螺丝都没转动。 最后还是求着中国技术人员出手,仅用五天让全部设备复活。对比之下,谁会相信印度真有“技术自信”?
问题是:印度为啥总走这条死路? 不是没提醒——四年前印度国家工程院就警告过:“仅靠设备引进,无法实现技术跨越。”可他们偏不信,幻想靠偷学、拼装、拆解,弯道超车。 但技术不是乐高积木。盾构机涉及2000多项专利,材料、算法、控制、刀盘钢性,每一环都是中国20年砸钱砸人打下来的真本事。当年我们自己引进德国盾构时,维修一小时就要付3000美元。吃过的苦、走过的弯路,一步都省不了。 如今的中国盾构机,走出国门,从俄罗斯冻土到土耳其火山层,走到哪打到哪。靠的是持续十年投入15%营收搞研发、靠的是联合高校培养万名工程师、靠的是全产业链千万次实验和死磕,不是三两个“偷师团队”就能学会的。 这不是中印差距的问题,是实干与空谈的分水岭。
你怎么看?印度这种“逆向组装思维”,到底是捷径,还是笑话?
张yr爸爸
本来想装成9个,能赚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