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7日破晓时分,泉州天幕骤然掠过一架台湾战机,当地驻军正欲开火将其击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1 07:15:49

1956年1月7日破晓时分,泉州天幕骤然掠过一架台湾战机,当地驻军正欲开火将其击落,军区司令员叶飞却突然下达了一道出人意料的指令:务必护其周全。 【消息源自:《驾机回归大陆第一人韦大卫》广西党史微视频;《1956年台湾海峡起义事件档案》军事历史研究所;《一个飞行员的回归之路》韦大卫回忆录】 1950年的台湾高雄港,咸湿的海风裹着柴油味灌进十五岁少年韦大卫的衣领。这个桂林米粉摊主家的孩子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老茧——那是他给国民党部队当挑夫三个月磨出来的。运兵船的汽笛声里,他听见身后新兵哭喊着"我要回家",却被枪托砸倒在地的闷响。 "阿弟,发什么呆?"同乡老兵用桂林话捅了捅他后背,"到了台湾记得把裤腰带勒紧三格,岛上当兵的饿急了连皮带都煮。"韦大卫没吭声,眼睛盯着海面泛起的油花,那圈涟漪像极了漓江里被竹竿搅碎的月光。 七年后的台北飞行社,机械师老陈正用扳手敲打"塞斯纳"飞机的起落架。这架蒋纬国专机的银漆在烈日下晃得人眼花,韦大卫递上美军顾问团搞来的骆驼香烟:"陈哥,明天试飞前帮我查查航油表?上次差点在半路熄火。"老陈吐着烟圈笑骂:"你们这些飞行教员,个个比蒋公子还金贵!" 1956年1月6日凌晨三点,飞行社的探照灯在跑道上划出惨白的光带。韦大卫把配枪顶在值班警卫腰间时,听见自己心跳声大得像飞机引擎。"兄弟,借你制服穿穿。"他扯下对方领章时,发现这个福建兵才十八岁,抖得比当年高雄港的自己还厉害。 福建前线的防空哨所里,观测员小张突然扔了馒头:"03方向有亮点!"炮长一脚踹开高射炮伪装网:"妈的,国民党侦察机!"瞄准镜里那架"塞斯纳"正歪歪扭扭做着规避动作,像只受伤的白鹭。千钧一发之际,通讯兵举着话筒冲过来:"叶司令命令——那是自己人!" 泉州郊外的麦田被飞机滑行掀出二十米长的泥浪。韦大卫踹开变形的舱门,脸被仪表盘玻璃划得鲜血淋漓。他抓起一把黄土塞进嘴里,咸腥味混着柴油味——和七年前高雄港一模一样。赶来接应的民兵队长愣住了:"同志你哭啥?"这个二十六岁的飞行员跪在麦苗上嚎啕:"这是家乡的土啊!"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暖气片滋滋作响,周总理把热毛巾递给满脸煤灰的韦大卫:"小韦同志,现在可以唱《我的祖国》了,不用再躲在厕所里哼。"这个在国民党监狱里被拔掉指甲都没哭的汉子,突然被一句歌词呛出了眼泪:"一条大河波浪宽..."总理轻轻拍着他后背:"回来就好,回来就能看见漓江的竹筏了。" 后来韦大卫在民航局开起了"伊尔-14",机舱里总飘着桂林腐乳的味道。有个上海乘客抱怨味道冲,他笑着指驾驶舱贴着的中国地图:"闻见这个,我才晓得是在自己家里飞。"舷窗外云海翻腾,像极了1956年穿越台湾海峡时,机翼下那片漆黑的海。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