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年的一天晚上,一位宫女正在伺候宋光宗洗澡。突然宋光宗留意到了宫女的双手,柔弱无骨,纤细娇嫩,他就忍不住称赞了宫女的手好看。没想到后来却因为他的称赞害惨了这位宫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某天晚上,一位宫女在伺候光宗沐浴。
光宗不经意间留意到宫女那双洁白细腻、柔弱无骨的手,便随口称赞了一句这双手生得好看。
这句随口的夸奖,却为宫女招来了杀身之祸。
不久之后的一天,光宗在御书房处理完奏章,案头多了一个锦盒,是李皇后遣人送来的“礼物”。
起初光宗并未在意。
待到闲暇时打开盒子,里面赫然盛放着一双血迹未干、被齐腕斩断的人手,正是那位被赞“手好看”的宫女所有。
光宗惊骇失色,瞬间明白了这是李凤娘对他“欣赏”其他女性的严厉警告。
李凤娘,原名李凤娘(后世常称李凤娘),其父李道曾担任南宋地方军事长官。
她的皇后之路起点很高。
宋高宗在位后期,身边有位颇受信任的道人皇甫坦,受命为皇孙(即后来的宋孝宗之子)挑选妃子。
李道深谙此道,私下向皇甫坦行贿重金,成功将自己的女儿李凤娘送入候选,并一举得宠。
李凤娘自幼性格就颇为霸道,并非温顺之人,在娘家时就显露出强悍的一面。
凭借父亲的权势和自己的手段,她在嫁给当时的恭王赵惇(即后来的宋光宗)初期,还能维持温婉贤惠的表象。
不久,她为赵惇生下了儿子赵扩(即后来的宋宁宗),母凭子贵,地位愈发稳固。
后来,孝宗册立的皇太子早逝,赵惇被立为新太子,李凤娘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妃。
到了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赵惇继位成为光宗皇帝,李凤娘也登上了皇后宝座。
登上后位的李凤娘,掌控欲与日俱增。
光宗继位后,孝宗虽为太上皇,但余威尚存,加之李凤娘干预过甚,朝政大权并未完全落在光宗手中。
实际上,宫内外许多大事的决策权,悄然落入了李皇后手里,光宗本人反而处处受制于她,连日常起居都有人严密监视。
更有甚者,李凤娘不断挑拨离间,使光宗与其父孝宗的关系日益紧张。
最终,孝宗病重直至去世,光宗在重重阻挠下,竟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酿成南宋宫闱一大悲剧。
李凤娘最不能容忍的是其他女人靠近光宗。
她对后宫佳丽充满了猜忌和敌视,稍有威胁便毫不留情。
光宗只要对某个宫女或妃嫔流露出一点赞赏,等待那人的往往是极其残酷的惩罚,断手的宫女便是最血腥的例证。
地位高些的宠妃,下场更是凄惨。
曾经,孝宗体恤儿子,精心挑选了一位绝色佳人黄氏送给光宗。
光宗一见倾心,很快将黄氏晋封为贵妃,恩宠冠绝后宫。
李凤娘妒火中烧。
一天,她直接冲到黄贵妃的寝宫,撞见光宗与黄贵妃亲近的场面,更是怒不可遏。
面对彪悍的李后,懦弱的光宗竟吓得一声不敢吭。
待光宗出宫祭祀,李凤娘立即寻了借口,派人将黄贵妃活活打死。
光宗明知真相,却只能忍气吞声。
李凤娘的野心并不限于后宫。
她极力扶持外戚力量,利用皇后权威,不断为自己的父亲、兄弟以及整个李氏家族请求封赏和官职,使得李家势力在朝堂上迅速膨胀。
李凤娘倚仗外戚,权势熏天,甚至能左右朝议。
当光宗有一次在朝会上提出想废掉李凤娘的后位时,朝堂上大部分大臣慑于李后的权势,竟无人敢公开支持皇帝。
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使光宗对处理朝政日益倦怠。
他深感失落和无力,身体也日渐衰弱。
孝宗驾崩后,在大臣们的推动下,精神早已萎靡不振的光宗被迫内禅,将皇位让给了太子赵扩,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凤娘也随之成为太上皇后。
强势如李凤娘,终究逃不过命运的终点。
公元1200年,有江湖术士预言她将有大灾祸。
也许是内心不安,她退居深宫意图安度晚年。
然而不久之后,李凤娘便去世了。
李凤娘的一生,印证了一个老道理:人算不如天算。
她的强势与猜忌并未守住权势,反而种下了孤立无援的种子。
关于这段充满权谋、嫉妒与血腥的历史故事,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亦有折射。
电视剧创作者们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灵感,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强势女性”角色,让观众对复杂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维度的认知,也印证了这类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所引发的长久关注。
老话常说,善恶到头终有报。
李凤娘的事迹,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宫廷秘闻,更是一个关于权势、人性和因果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