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连一万都拿不出来?”一女生高考结束后,向父亲索要10000多元,用来购买 7000的手机和出门旅游,父亲劝女生合理消费,女生抱怨父母亏欠自己,并说“养不起就别生我。”父亲气得不行,对着女儿就是一顿训斥!网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养她干什么? 信源:齐鲁壹点——人民网评:不应被“考后三件套”绑架 高考的喧嚣刚刚散去,对千万学子而言,这算得上人生一场盛大的“解放”。沙发上,女孩滑动着手机,年轻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不悦。她觉得自己“累死累活考完了”,正理所当然地等待着一场“高考大礼”,谁知家里一片寂静。这份沉寂,最终被她按捺不住的摊牌打破。 于是女孩直截了当的表达着自己的需求,说想要七八千买新手机,再要三四千去旅游,但其实她也很底气不足,小声的说先给一万多可以吧?结果瞬间将父母从高考结束的松弛感中拽回了现实。 高考后,不少家长原以为能松口气,却被孩子的 “高考三件套” 乃至 “六件套” 所 “绑架”。从手机、旅行、电脑、平板,到近视手术、烫染,甚至考驾照、办健身卡、看演唱会,这些不断拉长的消费清单,正在迫害着普通家庭的经济。也许有人会想,孩子提出这些有些“狮子大开口”的要求时,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其中在这些看似物质化的要求背后,藏着的是青春期孩子复杂的心理。在高考这场漫长的战役结束后,孩子们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了。在他们认知中,买电脑是为了大学学习,换手机是为了社交方便,考驾照是未来必备的技能,旅游则是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甚至无可辩驳。 但与此同时,这种自我犒赏的冲动,很快被无孔不入的同辈攀比放大。就像女孩质问的那样 “班里多半人换了新手机,有的今天飞厦门,就我用旧机子,像话吗”,这既是抱怨,也是对被同龄人 “瞧不起” 的忧虑。社交媒体上同学们晒的购物清单和旅行照片,也催着孩子们觉得不跟上就会被落下。 其实深层的原因是孩子们内心对 “体面” 的渴望和对认可的需求。期望落空时,这份渴望会化为极端的委屈与控诉。“我活这么大,什么时候真正体面过一次?” 更有甚者直指父母,在网上哭诉 “你们是不是觉得女儿不值钱?”“连一万块都拿不出来,还生什么孩子?”这些话深深刺痛父母的心。 然而,在孩子看来理所当然的“奖励”面前,多数普通家庭的钱包却常常“有点紧”。一句“你只是高考结束了,并不是家里发财了”道出了多少无奈。对许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一下子拿出上万元,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个7000元的手机,在父亲眼里,是一个月薪五千的人,不吃不喝两个月才能换来的奢侈品。 这份“紧”,是父母日复一日的艰辛与牺牲。女孩的父亲气得浑身发抖,声音都在震:“你只看到别人家光鲜,你看看我们自己家什么条件?有吃有穿有书读,我们已经掏心掏肺了!”他们拼尽所能,给了孩子自己能给的全部。 钱是导火索,但冲突的核心真是钱吗?一个错误的表达背后,藏着一个渴望被看见的孩子;而那些笨拙的拒绝背后,也藏着一对用尽全力却不被理解的父母。说到底,是爱的表达与接收出了问题。 其实想打破僵局最好的办法还是坦诚沟通。尽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让孩子了解真实财务状况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并不是哭穷,而是对即将成年的家庭成员的尊重与信任。不过父母也应该审视自己是否信守了与孩子的承诺,不能总是到考试之后突然“失忆”,更多时候孩子不是真的在意物质,而是言而有信的父母。 其实最好的“成人礼”,并不是一部新手机或一次旅行,而是培养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学会体谅与责任,父母学会沟通与引导。帮助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而非在盲目攀比中迷失,这才是家庭教育最深刻的意义。
[月亮]“连一万都拿不出来?”一女生高考结束后,向父亲索要10000多元,用来购
冰枫看历史
2025-07-21 12:26: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