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关键误区: 无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种共同的错觉——只要他们倒下,欧美就会立即转向对付中国,因此中国必须依赖他们,愿意为他们出钱出力。但现实早已证明,这样的认知是彻底错误的。 伊朗和俄罗斯总认为自己是地缘博弈中的“关键棋子”,一旦出事,美欧就会将矛头转向中国,而中国为自保不得不扶持他们。然而,这种想法很可能只是他们自导自演的一场误会,甚至可能使局势更加复杂难控。 回顾近期局势: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发动“狮子力量”行动,对伊朗境内纳坦兹和福尔多等关键核设施以及军事目标实施空袭,造成包括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和空军司令卡吉扎德在内的多名高官死亡。 伊朗随后升起象征复仇的红旗,展开“真实承诺-3”报复行动,向以色列本土发射导弹。双方激战持续12天,直到6月24日停火。阿尔贾齐拉报道称,这场冲突造成大量伤亡,以色列实施精准打击,伊朗强力反击,但整体局势并未因此根本改变。 美国也随即介入,特朗普下令出动巨型钻地弹炸毁伊朗三处核设施,令局势再度升级。俄罗斯对此反应暧昧,一方面普京公开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另一方面却未采取任何实质性军事行动。 虽然俄罗斯与伊朗签有战略伙伴协议,但并不包含军事协防条款,因此莫斯科仅作口头声援。梅德韦杰夫发文称美军的空袭未能摧毁伊朗核能力,并暗示有其他国家正考虑向伊朗提供核弹头。这看似警告西方,实则也透露出俄罗斯对伊朗核武潜力的戒心——毕竟两国一海之隔,距离太近,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过去,伊朗曾向俄罗斯出售导弹,用于乌克兰战场,但随着叙利亚局势变化、阿萨德政权影响力减弱,俄罗斯在中东的话语权也在下降。如今面对局势升级,莫斯科选择优先保障本国利益,谨慎观望。 与此同时,中东冲突带动国际油价飙升。布伦特原油一度上涨13%,乌拉尔原油从402元升至457元。根据《商业内幕》报道,这对俄罗斯来说是经济上的“意外之喜”,既填补了财政缺口,也为军工行业提供支持,使350万人维持就业。 伊朗方面虽然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并获得议会授权,但最终未真正付诸行动。原因在于中东其他产油国强烈反对,担忧全球能源供应链受损。毕竟,该海峡每天输送2000万桶原油,占全球产量五分之一,一旦封锁,全球能源市场将剧烈震荡,损人不利己。 从俄罗斯角度来看,它更希望伊朗“闹大点”,以推动油价继续上涨,从而减轻西方制裁的经济压力。卢布升值后,俄方从中国进口更划算,但能源出口价格升高,中国采购意愿也随之下降。 关键在于,伊朗和俄罗斯始终以为自己是中国战略安全的“防火墙”,一旦垮了,中国就会面临美欧的全面打压,必须无条件支持他们。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外交部仅发表呼吁对话的声明,并未过度介入。 这正是他们最大的误判。导弹可以卖,能源可以买,但中俄伊三方并非“铁板一块”。中国没有义务为他国持续买单,保持中立、按自身利益行事,才是当下最理性的选择。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关键误区: 无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种共同
江樵品史啊
2025-07-22 09:44: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