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下了死命令:打到西方求和!俄8个突出部强攻,中国成关键?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上,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正在上演。 在西方国家的不断施压下,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下令“向西方求和”,随后俄军立即从8个战略方位发起了猛攻。 此举出乎外界预料,但这种强硬姿态并非空穴来风。 其背后似乎有一股关键力量,让普京觉得底气十足,甚至可以无视美国重启对乌援助的声明。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莫斯科如此信心满满? 首先看战场上的动向。俄军的攻势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精准地制造战术突破。 在扎波罗热,俄军早在3月就撕开了乌军防线,随后对扎波罗热市发动大规模空袭。 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州,俄罗斯人已经将这座已经坚守了几个月的堡垒,打造成了一座“死亡口袋”。 那片区域一马平川,乌军要么撤退,丢掉战略支点;要么死守,沦为活靶子,处境极为被动。 北线战场的态势则更为严峻。 俄军已经进入了红色里曼村,这个村庄离米尔诺格勒只有3公里,也就是所谓的波克罗夫斯克的东大门。 一旦失守,乌军在顿巴斯最后的关键据点将三面受敌。 特别是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放弃了代价高昂的正面强攻,转而像螃蟹钳子一样从东北部悄然包抄,成功突入罗丁斯科耶市。 这座小城是波克罗夫斯克的“输血管”,连接着后方米尔诺格勒的补给线。 如今俄军控制了城东工业区,乌军的选择只剩下死守孤城或仓皇西撤,无论哪种都代价惨重。 俄军的战术意图很明确:通过多点开花,最大限度地拉扯和消耗乌军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同时为未来可能的谈判积攒更多筹码。 但是,在俄罗斯的猛烈进攻面前,西方国家的回应似乎是不够的。 特朗普前脚刚高调宣布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德国方面后脚就冷静澄清,“无法证实有任何导弹在运输途中”。 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的救援方案并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更多的是一种炒作,而不是真正的决定。 这并非孤例。对乌军援如今更像一场“凑份子游戏”,欧洲已有四个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出资。 乌克兰的军备日益依赖于这些“施舍”,而其薄弱的供应链又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呢? 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对俄罗斯玩的“极限施压”也收效甚微。 他倡导对俄罗斯征收百分之百的进口税,并且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予以制裁。 可是印度、土耳其依旧我行我素,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照旧,反而加速了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欧洲那边也不买账,法国、意大利等五个北约国家直接拒绝加入美国的“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理由是“这种做法改变了军援的性质,欧洲付出的代价会成倍增长”。 北约内部的裂痕日益明显,连英国、德国等传统盟友也开始抱怨美国“吃相难看”。 美国可以说是用尽了所有的手段,美俄两国之间的贸易早就名存实亡,无论他们如何向俄罗斯施加压力,都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西方国家的制裁,却无意中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美元贬值。 到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升至4.5%,而美元则从2022年的高位持续下滑。 这种趋势,只会让美国的制裁大棒越来越无力。 那么俄军硬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案或许很简单:中国在背后提供了稳定的战略支撑。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时,中方高层明确表示:“中俄要继续落实重要共识,加强在上合等多边平台上的相互支持。” 这句话的分量不轻,直白点说,就是能源合作继续,项目建设照旧,在国际场合的相互支持也不会动摇。 目前,俄罗斯相当一部分能源出口依赖中国市场,仅2025年,中俄贸易额预计就将突破2200亿美元。 如此丰厚的税收,使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源源不断地运转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在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的同时,还对乌克兰进行了人道救援。 这种务实的平衡策略,让西方想指责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 普京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判断美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意愿来兑现其所有威胁,其极限施压的真实目的更多是为了谈判,而非彻底摊牌。 普京的这套组合拳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战场上的强攻为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赢得了主动。 其次,他看透了西方的虚弱:军援承诺屡屡落空,盟友体系内部分歧严重,欧洲自身也因能源与通胀问题而疲惫不堪,缺乏与俄罗斯长期对抗的精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中国的坚定支持为俄罗斯提供了经济和外交上的战略纵深,使其有能力将这场消耗战打下去。 现在普京已经把球踢回给了西方。 美国如果继续加码,可能将冲突推向失控的边缘;如果选择妥协,又会面临国内“通俄”的政治指责。 对白宫而言,这已然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局。 而普京,则似乎稳坐钓鱼台,静待时局的变化。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未来的棋局将如何演变,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美媒:普京决定无视特朗普对他的不满,加大袭乌力度丨凤凰卫视
普京下了死命令:打到西方求和!俄8个突出部强攻,中国成关键?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
经略简料
2025-07-22 14:12: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