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提醒特朗普,关乎美生死存亡,台高层喊话:我们不跟大陆打。 一份来自美国前高级军事顾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警告,捅破了美国军事力量看似无懈可击的窗户纸。 他指出,美国现有的导弹储备,若投入一场高强度冲突,大约仅能支撑八天。 这个数字不分防御或进攻,涵盖了所有类型。 更进一步的分析则暗示,常规弹药一旦耗尽,美国或许只剩下核选项。 谁能想到,这个昔日的“世界兵工厂”,如今的军工生产能力竟已跟不上自身庞大的战略需求。 这一窘境,并非一日之寒。其根源,恰恰在于对乌克兰战场的持续“输血”。 多年来,美国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几乎是倾囊而出,结果掏空了自家武库。 弹药库存的短缺,直接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威慑力,也使其对盟友的安全承诺显得越发沉重。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对乌政策发生了微妙的转向。 他虽然恢复了对乌军援,却一反常态地提出让欧洲盟友“买单”的方案。 这看似一场经济交易,实则为一种极为明确的战略布局。 特朗普的这一举动,是为了给欧洲施加更大的压力,让俄乌矛盾尽早回到谈判桌上来。 在他看来,只有迅速解决掉欧洲的麻烦,美国才能腾出手来,集中所有资源去应对它眼中的唯一战略竞争对手——中国。 英、法、德三个国家,在这场援助乌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即使麦格雷戈的警告言犹在耳,即使弹药库捉襟见肘,特朗普的战略重心转移也已是既定方向。 这盘大棋,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反而不是欧洲,而是太平洋对岸的台湾民进党当局。 麦格雷戈的警告如同一盆冷水,让他们瞬间清醒。 台湾高层很清楚,当美军的弹药和威慑力都大打折扣时,一旦台海有事,所谓“美军驰援”将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所以,赖清德的副手萧美琴在七月十八日举行了一次紧急的记者招待会,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她一反以往针锋相对的论调,难得地就两岸和平问题发表演说,表示我们没有与中国正面冲突、也绝不会先挑起事端,并再次表示,台企业对于大陆的发展、海峡两岸的和平都有很大的好处。 萧美琴一向被视为美国在台的关键人物,她这番降温的表态,很可能得到了美方的授意,目的就是稳住台海局势,避免节外生枝。 毕竟当“靠山”都自顾不暇时,低调是更务实的选择。 况且特朗普政府显然已无心介入台海事务,其精力早已被中东和欧洲牵制。 不过,萧美琴的“和平鸽”姿态,却未必代表赖清德的真实想法。 这位新上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正面临着自己的三重困境,而这些困境,反而可能促使他采取冒险行动。 首先,政府出现了一场危机。 最近的民意调查表明,赖清德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下降,不满程度已经超过了他对选举结果的满意程度。 为了巩固权力,通过炒作两岸议题、制造外部风险来转移内部矛盾,向来是民进党惯用的政治伎俩。 其次,台军的士气也有动摇的迹象。 近期的“汉光”演习事故频发,暴露出台军管理混乱、士气低落的问题。 赖清德可能是有意挑起海峡两岸的矛盾,以此“拉紧”溃散的士气。 最后,他也面临着如何在美国战略棋局中维持自身分量的压力。 既然华盛顿的注意力已经转移,赖清德也许会认为,只有在台海制造一些“动静”,才能重新吸引美国的关注。 这样一来,台海的局势就变得十分微妙: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既无意愿也无足够能力在台海挑起冲突;而台湾当局内部,却出现了明显分歧。 一方如萧美琴,在外部压力下试图缓和关系;另一方则是可能铤而走险的赖清德。 麦格雷戈的这一警示,不但反映出美国自身的弱点,而且促使其重新制定全球策略。 这些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尤其迫使台海各方重新评估风险。 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民进党当局释放何种信号,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历史走向,都未曾改变。 在这场充满变数的地缘政治牌局中,谁能笑到最后,答案其实早已写定。 参考资料:前五角大楼顾问爆料警告:美国导弹库存告急,仅够维持约8天军事行动|北京日报 外交部回应“台独”分子萧美琴言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会改变|澎湃新闻
美专家提醒特朗普,关乎美生死存亡,台高层喊话:我们不跟大陆打。 一份来自美国前
经略简料
2025-07-22 14:12: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