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打莫斯科,不是打仗,是谈判砸桌子 莫斯科头顶又冒烟了。 7月20日晚,

秋恒看军事 2025-07-22 18:21:24

乌克兰打莫斯科,不是打仗,是谈判砸桌子 莫斯科头顶又冒烟了。 7月20日晚,俄乌两边都不演了,直接把无人机摸进对方老巢,开打。俄罗斯空军袭击基辅、哈尔科夫和伊万诺,乌克兰则几十架无人机冲向莫斯科城区,搞得俄防空系统像警车在深夜开巡逻。 然而不到24小时,泽连斯基就站出来说——“我们准备谈判了,两天后,土耳其见。” 你要说这不是精心编排过的,那也未免太巧了点。 但真正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为什么要在谈判前夜,突然把刀子捅出去? 因为这不是“突然”。这是乌克兰有意识地“制造痛点”,在地缘谈判桌上先砸个酒瓶子,告诉对面:你不答应,我能让你头疼。 更像是“边打边谈”?不,这回不是边打边谈,是打完再谈,谈之前先放血。 泽连斯基不傻,他知道光坐到谈判桌上没用,得先给自己在桌上的位置“垫点分量”。尤其是这次俄方并未公开确认谈判时间——乌方提前开口,说白了就是“单方面通知”,不是邀请,是施压。 那乌克兰凭什么施压?靠那几十架低成本无人机直冲莫斯科市中心的底气——不是要赢仗,是要制造“普京头疼的舆论场”。 背后是谁给的底气?你翻下去看,线头指向美国。确切地说,是特朗普。 7月初,外媒爆料,特朗普曾亲自通话泽连斯基,问他一句非常“直接”的问题:“你敢不敢打莫斯科?”泽连斯基回得更干脆:“只要你给我火,我就能打。” 这不是调情,这是试探。 然后,美国军援到账。乌无人机起飞。莫斯科被炸。 这仗,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告诉华盛顿:你要我压俄,我能动真格;你要我立功,我把莫斯科炸成新闻头条。 泽连斯基很清楚,现在乌克兰最缺的不是士兵,不是导弹,是美国的耐心。 而特朗普的耐心,很可能已经烧到尽头了。 这几个月,普京不理他、不接话、不让步,该打继续打,该推继续推,谈判桌上不配合,舆论场里冷处理。对一个试图“速成停火红利”的特朗普来说,这种冷脸简直是政治羞辱。 那怎么办?想让普京低头,就得让他在地盘上出血。在战略纵深上被羞辱。 打莫斯科,就是在给特朗普台阶:你看,我动得了他了。他没你想象的那么硬。我能破局,你得给我资源。 问题是,这种“为谈而打”,除了能炸响头条,对战局本身,几乎没有决定性意义。 莫斯科防空能拦住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乌克兰也不是打算全炸平,它只需要“突破一次”,就足够在媒体上大书特书。至于换来什么?恐怕只是更多的俄军报复。 而报复才是真正打在乌克兰身上的东西。 从战场结果看,俄罗斯这边进得很稳,乌东几乎成定局。反观乌克兰,靠无人机搞点骚扰战术,顶多换几个镜头,换不了战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泽连斯基嘴上说“准备谈判”,手里还要放火——他想换点筹码,而不是放下武器。他是想以“战术胜利”掩盖“战略劣势”。 但普京是那种见了火就坐下谈的角色吗?不是。 尤其是现在。战争拖得越久,对乌克兰越是伤筋动骨。俄军每一次大规模空袭都能击穿基础设施,每一次报复都能让基辅断电断水,而乌军的“反击”,在战略层面几乎不构成制约。 这就是普京的底气——反正你撑不过我。 所以他才不急着谈,也不会照泽连斯基的剧本来。他知道,只要一边打,一边等,美国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乌克兰扛得越久,就越像个政治负担。 关键在特朗普。 他现在是想“甩包袱”,还是“留功绩”?他愿意当“拱火者”,还是转型成“调停人”?这一念之间,决定了乌克兰未来的命运——继续当消耗品,还是变回谈判桌上的人。 而泽连斯基现在的路,就是用“炸莫斯科”告诉特朗普:你再撑我一下,我还能咬出点血来;你要是抽手,那我连嚎叫的资格都没了。 这就是现在乌克兰的战略窘境:靠伤敌一百,换自损三千;靠制造动静,换一口军援;靠“战争表演”,掩盖现实退败。 但你终归得从“作秀”中醒过来。你可以打莫斯科,炸圣彼得堡,搞议题、立声量,但你换不来胜利。 你只能换一个时间点,一个窗口期,一个“再拖一阵”的机会。 可问题是,普京不会拖,你的国家能拖多久? 参考资料:《 突发!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空袭-新浪网 》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