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人生两次中断学业,换作别的家长早就急得跳脚。可他的父亲——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却始终淡定:“随他去。”更让人意外的是,钱永刚后来公开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好不容易等到新中国成立,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一家人总算团聚了。可还没过几年安稳日子,又赶上了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钱永刚的学业再次受到冲击,高中没念完就选择了辍学,去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对于一个渴望知识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却不得不离开校园,走进工厂,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工作。那种失落感和迷茫感,恐怕不是我们现在的人能够轻易体会的。换作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这样,恐怕早就心急如焚,各种责备、焦虑就都来了。 可钱学森呢?他似乎并没有过多干预儿子的选择,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担忧。他只是默默地关注着儿子的成长,给予他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并不是说钱学森对儿子的教育不重视,而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他更希望儿子能够通过实践去了解社会,锻炼意志。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已经在工厂工作多年的钱永刚,内心那团对知识的渴望又被重新点燃了。他鼓起勇气,试探性地问父亲:“爸,我想考大学,您看行吗?” 你猜钱学森怎么回答?他没有问儿子基础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只是淡淡地说了一个字:“好!” 一个“好”字,包含了多少信任和支持啊!这对于当时的钱永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和动力。要知道,他已经辍学多年,基础知识肯定落下了不少。要重新捡起书本,备战高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钱永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日没夜地学习。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啃起,硬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短时间内补上了所有落下的课程。最终,他竟然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系!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进入大学后,钱永刚也没有丝毫懈怠,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计算机技术。毕业后,他还赴美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专家,并在教育、科普等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还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继续传承和弘扬父亲的精神。 回顾钱永刚的成长历程,我们不得不感叹钱学森教育理念的独到之处。他没有用分数去衡量儿子的价值,没有用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标准去束缚他,而是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正是这种看似“放任”的教育方式,反而激发了钱永刚内在的潜能和动力,让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取得了成就。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种“焦虑”的怪圈。孩子的分数成了家庭的晴雨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层出不穷,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仅仅是追求高分数吗?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呢? 钱学森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任和放手,有时候比严厉管教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 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也许更能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当然,这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者遇到一些学业上的挫折时,不妨也试着像钱学森那样,多一份淡定和信任,少一些焦虑和责备。也许,你的“随他去”,反而能成就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人生两次中断学业,换作别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3 00:42: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