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火了!但“人造太阳”的钱真能赚到吗? “核聚变国家队”在上涨成立——中核牵头、七大央企砸了115亿搞了个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连中石油、 浙能电力 这些能源大厂都来凑份子。消息一出,今天核聚变概念大幅高开,可惜最终高开低走, 资金高位抛售,当然核聚变炒作已经很长了,核聚变指数走大牛行情,短线高开低走跟中期趋势无关,并不是意味着市场炒作到头了,国家对于核聚变行业的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 。中信、华源连夜发研报喊“核聚变投资黄金期已至”。普通投资者要想不被概念炒成韭菜,得先搞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问:投聚变还是投裂变? 现在市场把“核聚变”(人造太阳)和传统“核裂变”(核电)搅成一锅粥。这两兄弟差距可大了去了!核裂变技术已经商用50年,国内一年批10台机组,到2035年要占全国发电量10%,确定性极强。但核聚变还在实验室阶段,离商用至少15年起步。想赚快钱的得盯紧传统核电的铀矿(全球铀价被机构看到翻倍)、核电站阀门龙头(比如订单排到2028年的 中核科技 ),而核聚变暂时只是“十年树木”的超长线题材。 第二问:谁能吃到核心装备红利? 中信说的明白:造反应堆不是盖房子,磁体(占成本28%)和堆内构件(17%)才是吞金兽。这里藏着几个隐形冠军——能生产超导磁体的企业( 东方钽业 、 联创光电 )、能造耐亿度高温材料的( 安泰科技 )、会玩精密焊接的( 中密控股 ),这些公司现在可能已经接到实验堆的订单。反倒是那些蹭“核聚变”三个字的建筑装饰公司,九成九是浑水摸鱼。看看这几天已有公司紧急澄清“跟聚变工程无关”,股价直接表演高空跳水。 第三问:海外技术路线会反杀吗? 美国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比尔·盖茨投资)已经在用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搞紧凑型反应堆,比中国现役装置体积缩小70%5。国内虽然政策给力,但技术迭代风险极大,现在热炒的某些材料,万一被海外技术颠覆,可能直接变“古董”。所以投资者要重点看企业的研发转化率——比如某公司去年聚变相关专利占比超30%,这比蹭概念的靠谱多了。 总结:让子弹飞一会儿 核聚变这事儿像极了20年前的光伏产业:概念性感、政策豪赌,但早期投资者大多成了炮灰。普通人真想布局,两条路最稳妥:要么抓传统核电里闷声发财的耗材龙头(比如核级阀门一年毛利率65%的公司),要么盯住聚变产业链里卖“铲子”的企业(高温合金、中子吸收材料)。至于那些连年亏损、突然改名的“聚变概念股”,建议参考雄安行情——烟花炸完后的碎渣子可不值钱。 总之,能源革命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与其追着“人造太阳”疯跑,不如踏踏实实找个能晒到太阳的赛道。
可控核聚变火了!但“人造太阳”的钱真能赚到吗? “核聚变国家队”在上涨成立——
袁绍八点
2025-07-23 15:07:42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