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夜,郑苹如被押到小树林秘密处决,特务看她如此漂亮,实在不忍心下手,突然,郑苹如说了一句话,特务立刻成全了她。 郑苹如的母亲是日本人,木村花子,听着就是个很精致的名字,嫁到中国后改名叫郑华君。你想啊,一个日本女人,嫁到上海的名门望族,那家里的规矩肯定不少,郑苹如从小耳濡目染,日语说得跟本地人一样溜。她父亲郑钺也不是个简单人物,留过洋,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老,跟于右任是好朋友,还当过好几个地方的法院院长。 19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她却加入了中统,成了一名秘密情报员。白天,她是社交场上温婉大方的名媛;晚上,她就变成了穿梭于各种势力之间的情报员,简直是两个人。她的日语成了她打入敌人内部的最好武器。借着母亲的关系,她接触到了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的使团,还认识了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这关系可不一般,有人说是她有意为之,也有人说是命运的安排。听说她当时还动过绑架近卫文隆的念头,但这事儿后来也没证实,估计是当时形势太紧张,上级觉得风险太大就叫停了。 那几年,上海滩到处都是风声鹤唳。丁默邨正春风得意,估计没人提醒他,温柔乡里也可能藏着致命的陷阱。“美人计”这种事,本来就是拿命去赌。郑苹如精心策划每一次“偶遇”,每一次盛装亮相,每一次故作亲近,现在想想都觉得后背发凉。在那些灯红酒绿的场合,她穿着漂亮的旗袍,看似漫不经心地和丁默邨周旋,实际上已经悄悄地把这个老狐狸拉进了自己设好的局里,可丁默邨还以为自己才是那个玩弄别人的人。 第一次动手,是在郑苹如和丁默邨从舞厅回家的路上。她手里握着枪,心跳肯定快得要蹦出来了。但她没想到,丁默邨突然让司机加速,刺杀计划一下子就落空了。都说万事开头难,这次失败好像反而激发了她的决心。第二次,他们选在闹市区的皮草店,郑苹如假装挑选皮草,中统安排的杀手就在外面等着。结果还是功亏一篑,丁默邨又一次逃脱了。 到底是杀手不够果断,还是丁默邨太过警觉?但不管怎么说,郑苹如的身份肯定是被怀疑了,这无疑是悲剧的开始。丁默邨变得越来越疑神疑鬼,郑苹如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小,危险随时都可能降临。 没过多久,最让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郑苹如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被76号的特务抓住了。从此,她的世界就从阳光明媚变成了黑暗无边。审讯室里,灯光惨白,墙角堆放着沾满血迹的刑具。丁默邨亲自来了,他还是想用他那一套软硬兼施的手段,试图从郑苹如嘴里套出情报。你觉得郑苹如会屈服吗?肯定不会。她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怒目而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锋利。丁默邨恼羞成怒,下令对她用刑。 这样的场景,我们可能在很多影视作品里看到过,但每次想象都让人感到窒息。郑苹如没有屈服,那些酷刑落在她身上,但她心中的信念却更加坚定。特务们用尽了各种威胁和利诱的手段,但她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甚至有传闻说,她在狱中还会安慰其他的同伴,用微笑来掩盖自己的痛苦。这些细节的真假我们可能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 时间一天天过去,丁默邨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从郑苹如的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于是就决定除掉她。1940年2月的一个深夜,这个曾经登上《良友》画报、被誉为上海第一美人的年轻女孩,被秘密押解到上海郊外执行枪决。行刑前,她仰望天空,语气还算平静。负责行刑的林之江,据说没忍心亲自动手,就让手下的卫兵开了枪。三声枪响之后,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年仅23岁,短暂得让人心痛。 抗战胜利后,上海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丁默邨也被抓捕归案,在南京接受审判。法庭上,他还在狡辩,说什么自己是“曲线救国”,还帮过抗日,这种鬼话谁还会相信?检察官把他的种种罪行一一列举出来,贪污的钱财、残害的生命、背叛的国家,任凭他再怎么花言巧语也无济于事了。1947年2月,他被判处死刑,同年7月,在刑场上,他的眼神早已黯淡无光,随着一声枪响,一切都尘埃落定。
1940年深夜,郑苹如被押到小树林秘密处决,特务看她如此漂亮,实在不忍心下手,突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4 00:50:1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