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中越战俘遣返仪式上,“叛变”军官汪斌拖着仅37公斤重的身体,颤颤巍

历史脑洞 2025-07-24 03:31:12

1990年,在中越战俘遣返仪式上,“叛变”军官汪斌拖着仅37公斤重的身体,颤颤巍巍地向我方走来。人群中突然响起咒骂声,他微微一震。事后,副师长握着他的手:“我相信你!” 1990年1月,中越边境,一次特殊的战俘遣返仪式正在进行。当一个身影从越方那边走过来的时候,我方迎接的人群里起了一阵骚动。那人走得很慢,几乎是拖着身体在挪动,瘦得像一架会走路的骨头架子,头发花白,眼神空洞。 谁也想不到,这就是失踪了六年的副指导员汪斌。 六年,两千多个日夜,他经历了什么?没人知道。现场的医生一称,体重,37公斤。一个一米八的山东汉子,只剩下这点分量了。 就在妻子扑上去抱住他痛哭的时候,人群中,不知是谁,突然尖锐地骂了一句:“叛徒!” 这个词像一根针,狠狠扎在汪斌的耳膜上。他那几乎没什么反应的身体,在那一刻,微微震了一下。 也许,敌人的酷刑没能让他垮掉,但同胞的这一声咒骂,却让他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好在,混乱中,一位首长走了过来。他是我军的副师长,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他没有多余的话,只是紧紧握住汪斌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汪斌,欢迎你回来!我相信你!” 这一握,这句话,比任何审查报告都更有力量。那么,汪斌到底是不是叛徒?他被俘的这六年,究竟藏着一个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事儿,得从1984年的老山战役说起。 一瞬间,2连的指挥层就全部牺牲了。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全没了。关键时刻,汪斌这位副指导员,吼着嗓子把剩下的人聚拢起来,硬是带着残兵杀出了一条血路, 撤回了相对安全的地带。 按理说,他已经尽力了,死里逃生,没人会怪他。可汪斌心里过不去那个坎。清点人数时,他发现副连长丛明和许多战友的遗体,还丢在阵地上。 “要把他们带回来。” 汪斌向营长请求。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回去就是九死一生。但汪斌很坚决,那种军人之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情义,让他顾不上那么多了。最后,他带着两名战士,悄悄潜回了刚才的战场。 也正是这次不甘心的返回,让他迎头撞上了越军的巡逻队。一阵乱枪过后,两名战士牺牲,汪斌左腿中弹,倒在地上。他身上只剩下两颗手榴弹,枪也没了。当越军围上来时,他下意识地对着不远处还在坚持战斗的战友花国顺大喊:“向我开枪!快!” 他想死,死在自己人的枪下,也算是一种体面的结局。但花国顺怎么下得去手?他眼睁睁地看着汪斌被枪托砸晕,然后被越军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拖走。 被俘的那一刻,汪斌想的,就只有“死”这一个字。 在越南的战俘营里,他成了越军的“重点关照对象”。因为从他身上搜出的望远镜、指挥旗,暴露了他指挥员的身份。越军想从他嘴里撬出情报,自然是软硬兼施。 但汪斌嘴比石头还硬。问什么,他都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越军的耐心很快耗尽了。饥饿是家常便饭,毒打更是稀松平常。他们把他扔进水牢,用电击他,甚至给他注射不明药物。汪斌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他始终没吐露一个字。 既然敌人不让他死,他就自己找死。他用裤腰带上吊,被看守发现救下;他绝食,被强行撬开嘴灌食。每一次自杀失败,换来的都是更残酷的毒打。 在这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里,汪斌唯一支撑下去的念头,就是“逃出去”。 1987年,他策划了一次越狱。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趁着放风,偷偷用铁钉和石块磨墙角的石头。在那个不见天日的牢房里,他硬是挖出了一个能容纳身体的洞。在一个雨夜,他成功逃了出去。 然而,长期的营养不良和伤病,让他的身体早已垮掉。他凭着一股意志力跑出了几公里,最终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栽倒在路边, 再次被抓了回去。 这次失败的越狱,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剩下的日子,他不再挣扎,也不再说话,只是像个活死人一样,麻木地等待着一个未知的结局。他不知道,祖国还记不记得他。 时间一晃到了1990年。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越关系缓和,双方开始了战俘交换。汪斌,就在第一批遣返的名单里。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他回来了,却带着一身的伤病和“叛徒”的骂名。在疗养院里,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隔离审查,组织最终给出了公正的结论:汪斌在被俘期间,立场坚定,表现顽强,没有泄露任何军事机密,无任何叛变行为。 他恢复了军籍和党籍,还被授予了上尉军衔。 可是,他的身体再也回不去了。严重的胃病、风湿病,还有几乎失聪的耳朵……这一切都让他无法再适应部队高强度的生活。1993年,汪斌带着一身的功勋和伤痕,转业回到了山东邹城老家,成了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0 阅读:1268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26

用户18xxx26

22
2025-07-24 08:10

骂他叛徒的人,连畜生都不如!

午夜梦回

午夜梦回

1
2025-07-24 21:02

这种被动被俘的应该原谅,只打击主动投降的。

猜你喜欢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