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国一名22岁的士兵陈洪远,意外发现一窑洞,里面竟然还传出女人的声音

玉尘飞啊 2025-07-24 10:26:01

1984年,我国一名22岁的士兵陈洪远,意外发现一窑洞,里面竟然还传出女人的声音,陈宏远握紧手中的手榴弹,没想到竟意外立下大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事儿发生在中越边境的老山战场,越南当时胆子大,不仅在咱家门口晃悠搞事,另一边还跑去把柬埔寨给占了,完全不顾国际道义。 咱们中国啥态度,讲和平,要发展。可人家都骑到头上撒野了,咱们还能忍着?那就只能打!狠狠地把边界守住了。 可你别以为这一仗轻松,前前后后僵持了很久。故事的主人公陈洪远,81年当的兵,到了84年冲突爆发,他也就刚满三年兵龄。 三年兵,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个新兵蛋子。但这个云南小伙不一样,平时训练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和机灵劲儿,连那些老兵看他都觉得稳当。就是这份气质,给后面的传奇埋下了伏笔。 那年头战场环境复杂得很,有一天深夜,陈洪远所在的尖刀班往前摸索开路,任务危险又艰巨。 战斗刚打响不久,“轰”的一声巨响,一发炮弹就在他们附近炸开了。陈洪远当时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他掀翻,眼前一黑,啥都不知道了。 不知道在炮火连天的野地里躺了多久,陈洪远被一阵阵的枪炮声给震醒了。他挣扎着起身,浑身上下疼,四周静悄悄的,战友们不见了。敌人呢?可能看他趴那儿没动静,以为是个“死货”,也走了。 换个人在这荒山野岭,耳朵里全是敌人方向的枪响,没准心就凉了。可陈洪远这小伙子,心是真硬。他压根没想过趴着等死或者投降,一个念头扎在心里:得活着找部队,就算一个人也得跟敌人干。 靠着那股子毅力,他爬起来强撑着钻进旁边的草丛树林,小心翼翼地躲藏、恢复体力。一边听着远处的战斗动静,一边判断方向,他自己都没想到,居然摸到了敌人盘踞的一个高地的边上。 陈洪远没害怕,反而来了精神,敌人窝点就在眼前,这机会不能丢。他就像山里的猎户盯住了狡猾的猎物,悄无声息地往前爬。 就在他屏住呼吸、一寸寸挪动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处藏在隐蔽位置下的坑道入口。仔细看看,周围有人活动的痕迹,吃剩的包装袋、踩踏的草根……敌人肯定在里面! 他凑得更近,耳朵贴着地面往坑道里听,不好真有人说话。叽里咕噜是听不懂的越南话,更邪乎的是,居然夹着女人的声音。 陈洪远心头一紧,这情况说明啥?很可能不是普通散兵游勇,而是敌人的指挥节点,那女人的声音可能就是报务员在用发报机。 机会来了,一个人对付一个据点,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陈洪远瞬间就盘算清楚了。掏出手榴弹,拉了弦,心里默数着,“嗖”地一下扔了进去!“轰隆!”一声闷响在坑道里炸开。 紧接着,坑道口一个越南兵骂骂咧咧地、被爆炸震得晕头转向地冲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陈洪远像早就埋伏好的豹子,“噌”地从草丛里跃起,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一个干脆利落的突刺,刀尖见红,顺手就把这冒头之敌的枪给缴了。 刚喘口气,坑道里面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叫喊声。一下子冲出四五个端着枪的越军,显然是听到爆炸声过来支援的。一个人对四五条枪,狭窄的坑道,这几乎是绝境。 但陈洪远太冷静了,他没有硬拼,利用坑道本身就弯弯绕绕的特点,身子往拐角处一缩,躲进视线死角。 等敌人拐过弯冲得太猛、队形刚乱那一下,他突然开火!“哒哒哒!”枪声在狭小空间里震耳欲聋,冲进来的敌人措手不及,全被他精准撂倒! 解决了这拨敌人,坑道里暂时安静下来。但陈洪远知道还没完,他隐约听见深处还有“滴滴答答”的声音,发报机还在响。 他贴着墙,小心翼翼往里摸,每一步都踩在心跳上。果然,在一个更靠后的地方,微弱的光线下看见了电台和人影轮廓。 陈洪远毫不犹豫,又是两枚手榴弹,瞄准位置,直接甩了过去。两声巨大的爆炸过后,发报的“滴答”声彻底消失,整个坑道只剩下呛人的硝烟味和死一般的寂静。 炸完了不算完,陈洪远想得更多:里面还有没有活口?万一能找到点情报呢?他胆大心细,端着枪,一步一步摸进去检查。 场面很血腥,但结果让他激动万分,那电台和发报机成了堆破铜烂铁。最意外的是,在散乱的文件里,他发现了一个电报记录本。 当陈洪远带着伤、揣着战利品,历经艰险终于找到大部队时,部队首长看到他带回的东西都震惊了。这小子单枪匹马端掉了敌人一个重要的前沿指挥通信节点,这一下子等于敲掉了敌人前线的“眼睛”和“耳朵”。 敌人在那个区域的指挥彻底乱了套,更关键的是,他带回来的那个电报记录本,里面全是越南军队的通讯密码和来往信息。 这些东西为我军后续制定作战计划、分析敌情提供了无比珍贵、几乎实时的情报!价值连城! 这一仗打下来,陈洪远凭着一身孤胆、过硬的军事素质、临危不乱的头脑,立下了大功!他被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一等功奖章实至名归! 信息来源于: 《解放军报》相关英雄事迹报道

0 阅读: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