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的媒体几个所谓的选题,觉得还是想从历史上找一些蛛丝马迹反驳下:
汽车历史上,汽车媒体是没有所谓的独立、客观、第三方一说的,许多媒体都在车企舆论攻势下变得极端、偏颇。
因为车企手里有大量的预算,只有最低级的预算才会选择投放到媒体手中,当然他们也会这么做就是了。
任谁都知道一流的车企卖标准,二流的车企卖品牌,三流汽车卖产品,车企手里有预算肯定要游说相关部门制定对己方有力的政策。
丰田拿着钱去游说了洛杉矶,拿着钱给了大学,拿着钱给了媒体,让他们公开对混合动力表达支持,媒体在政策、学术以及收入之间自然就受到了影响。在1990年-2010年期间,整整二十年,丰田成了媒体的宠儿,言必谈丰田,遥遥领先,转而攻击本土厂商守旧、不思进取。
许多后续的美国汽车领导人,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认为是CAFE法案杀死了美国汽车。是CAFE法案让丰田、本田活在了非常舒服的空间,他们做前驱、大空间的产品,他们强调可靠性,逼着美国车企放弃原本高利润的车型,转而去研发经济产品。
克莱斯勒受影响最大,原本克莱斯勒是一家生产后驱大排量产品的车企,最后只能生产「K-Car」,质量还一塌糊涂,最终卖给了意大利人。
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工程师们就说,人们攻击美国汽车油耗高、可靠性差毫无逻辑。美国的燃油价格是其他地区的四分之一还不止啊。日本人一直强调节油,一直生产小型、紧凑的小车,并强调节油效果,但是大家都知道,买小车的人本身就看重油耗,节油首先要从那些全尺寸SUV开始,不是吗?
为什么要做普锐斯这种小车,美国人天生很喜欢这种车吗???
至于说美国车可靠性差,历史上从20年代、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欧洲人、亚洲人一直对本国制造的豪华轿车嗤之以鼻,他们觉得本国汽车就是不如美国汽车。富人们都开凯迪拉克、林肯、别克,从来没有抱怨过可靠性,甚至称之为是全世界最好的车。等日本人一来,美国车就变成了世界上可靠性最差的产品,连德国车都顺带着遭殃。
让所有的车企都沿着日本人的造车思路前进,优势只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美国人或者说美国汽车界都很不忿。
美国车企后期投资做混动、纯电动基本都是发自对日本人的不满,特别是混动技术。率先申请专利,游说政府支持,其他车企无可奈何,这可太会做生意了。
美国人决定要在电的领域超过日本人。通用做EV1最开始竞争是CAFE法案,由一个Sunracer的项目孵化而来,后面做Volt也是为了竞争丰田THS混动。通用汽车甚至都不喜欢别人称呼其为HEV,转而打造了EREV的词汇,也就是今天的增程。
通用定义的增程本身就跟丰田定义的混合动力在许多理念上存在非常大的不同。特斯拉也是,丰田用镍氢,我就一定用锂电,把日本人混动的基础给砸烂。
我看许多美国人汽车历史书,基本都是这么一个观点,天下苦日系车久矣,不光是产品,还有舆论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