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急着复仇的周纯麟率领新四军骑兵部队不顾一切,快马急驰,一路追击了240里,追上了正在过河的马家军骑8师,敌军刚到河中间,队型散乱、人喊马嘶,周纯麟一声令下,骑兵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凝视] 1944年10月,豫东平原上发生了一场特殊的骑兵对决,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与国民党马家军骑兵第8师在涡河附近展开激战,这次交锋背后隐藏着中国现代军事史上骑兵作战的诸多细节。 马家军骑兵第8师隶属于青海马步芳部队,全师8000余人,装备精良。该部队的特色是大量使用回族、撒拉族士兵,这些来自青藏高原的战士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娴熟。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德制毛瑟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以及传统的马刀。 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成立于1940年,由师长彭雪枫亲自组建。全团编制1200人,实际兵力约800人。由于经费有限,装备来源复杂:有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伪军的汉阳造,甚至还有从地方武装手中收集的老式步枪。 最珍贵的是82匹从伪军手中缴获的军马,这些马匹多为日本和蒙古品种,体格健壮,耐力出众。团长周纯麟曾在新疆盛世才部队服役,具备丰富的骑兵作战经验,他将苏联骑兵战术与中国传统骑兵技能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训练方法。 1944年秋季,马家军骑8师奉命进入豫东地区执行“清剿”任务,10月中旬,该部队袭击了永城县抗日根据地,造成多名地方干部和群众伤亡。新四军第4师立即派出骑兵团进行追击。 骑兵团采用一人双马的配置,每名骑兵配备一匹坐骑和一匹驮马,这样可以在长途追击中轮换使用,保持马匹体力。部队从永城出发,沿商周古道向西追击240华里,历时三天两夜。 10月18日黎明,骑兵团在涡河东岸发现了正在渡河的马家军部队,当时敌军队伍拉得较长,约有三分之一已经渡河,其余部队正在河中和河东岸。 由于是晨雾时分,能见度不高,马家军哨兵没有及时发现新四军骑兵的接近。 新四军骑兵团分成三个攻击纵队,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冲锋,由于马家军队伍分散在河道两侧,无法形成有效的火力集中,而新四军骑兵利用地形优势,迅速切断了敌军的联系。 这次战斗持续约40分钟,新四军骑兵团击毙敌军400余人,俘虏200多人,缴获战马300余匹、各类枪支500余支。骑兵团自身伤亡约100人,其中阵亡30余人。 战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骑兵战术的差异,马家军注重个人骑术和刀法,单兵作战能力强,但缺乏现代化的协同作战理念。新四军骑兵虽然在个人技能上略逊一筹,但在集团冲锋和战术配合方面更为出色。 马家军使用的环形大刀在近战中威力很大,但在面对集群冲锋时,单兵技能优势难以发挥。新四军骑兵采用的三路纵队战术,有效分散了敌军注意力,避免了与敌军主力正面硬拼。 战后统计显示,马家军骑8师损失了近半数兵力,被迫退回陕西整补,新四军骑兵团缴获了大量装备,特别是战马的补充,使得该团的机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这次战斗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具有一定意义,它展现了抗战时期不同武装力量的骑兵作战水平。马家军代表了传统骑兵的巅峰状态,而新四军骑兵则体现了现代军事理念与传统骑兵技能的结合。 从军事技术角度看,这场战斗证明了在特定地形条件下,骑兵仍然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特别是在河流渡口、山地隘口等地形复杂的区域,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骑兵团在这次战斗后总结了宝贵经验,包括渡河作战的战术要点、骑兵与步兵协同的配合方法等,这些经验后来被写入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骑兵作战手册。 这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看完这段历史,真是又解气又心酸!周纯麟团长带着骑兵追了240里,把马家军砍得人仰马翻,总算给西路军战友报仇了!当年马家军对红军的手段太狠了,这种血债不报不行!” “马家军也不是吃素的,抗战时打日本鬼子是真猛,淮阳战役硬刚日军坦克,旅长马秉忠肠子都打出来了还在冲锋。可惜后来站错队,跟新四军死磕,最后被清算也是自找的。” “涡河那一仗打得漂亮!骑兵冲锋砍人,比抗日神剧还刺激!不过现在想想,这种仇恨真的有必要延续吗?都是中国人,内战死那么多人,最后谁赢了?” “马家军当年在西北就是地头蛇,军阀作风,对红军赶尽杀绝。周纯麟能活下来,还练成骑兵高手反杀回去,简直是现实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抗战时期的骑兵作战,往往被现代人忽视,但实际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你认为在现代战争中,传统的骑兵精神和快速机动理念是否还有借鉴价值? 信源: 《新四军战史》、《淮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实录》、《马步芳军事活动档案》
1944年10月,急着复仇的周纯麟率领新四军骑兵部队不顾一切,快马急驰,一路追击
优优谈过去
2025-07-24 12:08:2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