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公元251年,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人,临死前,他给儿孙留下了两个无比英明的遗嘱:理好国政,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三国后期,魏国政局动荡,司马懿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掌控权力。高平陵事变就是关键转折点。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随曹爽一行前往高平陵祭拜先帝曹叡。曹爽作为大将军,专权十年,贪图享乐,挟持幼帝,朝中人心浮动。司马懿抓住机会,宣称卧病,实际调动兵马,关闭城门,占据武库,借郭太后名义下诏斥责曹爽专权乱政。曹爽返回途中接到消息,选择投降,以为能保全性命。事变后,司马懿逮捕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以及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桓范等人。二月九日,这些人被押赴刑场处决,株连曹氏宗亲数百口,包括妇女儿童。 支持曹爽的官员也遭清洗,魏国名士半数丧命。此举震动朝野,司马懿清除异己,掌控军政大权,反对声音渐消,曹氏势力彻底覆灭。曹爽专权期间,贸然出兵蜀汉,造成魏军损失,夜夜笙歌,国家治理混乱。司马懿的行动得到一些老臣支持,认为是在替天行道。事变后,司马懿承诺不杀曹爽,但最终夷三族,显示出其狠辣一面。这场政变改变了魏国格局,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基。历史上看,这种权力斗争往往源于内部不稳,提醒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必须注重团结,避免派系倾轧。曹魏老臣在事变中大多坐视不理,因为曹爽改革得罪士族,他们转向支持司马懿,以保家族利益。曹操旧部如夏侯氏,也因亲族关系受牵连,但多数选择观望。 司马懿此后继续巩固权力,公元249年后,他升任太傅,实际掌控朝政。曹氏宗室如王凌试图反叛,但被司马懿镇压,赐死曹彪。这样的清洗确保了短期稳定,但也埋下隐患。司马懿一生权谋深沉,从辅佐曹丕到托孤曹叡,再到对付曹爽,步步为营。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病重,召集司马师、司马昭等子嗣,叮嘱两条遗嘱:先处理国家政务,确保政权稳固;司马家族成员今后禁止到坟前祭拜,防止留下隐患。葬礼安排指定埋于首阳山,墓穴简陋,无碑无树,尸体裹粗布衣,无陪葬品。妻妾不得合葬。 九月七日,司马懿辞世,享年七十三岁。曹芳亲临吊唁,葬礼低调进行。此后多年,司马家族遵从嘱托,无人祭拜,陵墓隐没山中。司马懿的遗嘱源于对潜在风险的防范,避免政敌借墓地生事,重蹈曹氏覆辙。古代厚葬风气盛行,但他选择草草土葬,体现出对家族长远的考虑。历史上,许多王朝因后事奢华招致祸端,司马懿这点做得务实。这样的安排,让司马氏初期无内忧,司马师继任,公元252年镇压淮南叛乱。 司马昭公元255年掌权,公元263年灭蜀汉。司马氏逐步取代曹魏,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晋朝初期统一天下,公元280年灭吴,实现短暂统一。 但司马氏内部争斗渐起,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汝南王司马亮与皇后贾南风冲突,杨骏被杀。诸王如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相继卷入,持续十六年。外族趁机入侵,匈奴刘渊建立汉国,羯族石勒起兵,晋朝分裂,东晋偏安江南。司马氏兴起于权谋,衰落于内斗,最终凋零。司马懿的算计保一时平安,却未能永绝隐患。
[兔子]公元251年,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
蕊蕊聊过去
2025-07-24 14:4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