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1岁的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少女。谁料小姑娘湿漉漉地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5 00:20:50

1972年,21岁的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少女。谁料小姑娘湿漉漉地拽着他的衣角,一本正经地说道:"你可别娶别人,等我长大了就来给你当媳妇!" 【消息源自:《陕北知青口述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1977-1982年校友档案;当事人亲属提供的书信影印件】 李卫国蹲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搓洗工装时,听见上游传来"扑通"一声闷响。他甩着湿漉漉的手站起身,就看见湍急的河水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脑袋时隐时现。那年夏天特别闷热,刚下过暴雨的河水裹着泥沙,像匹脱缰的野马。 "坏了!"这个北京来的知青把搪瓷缸子往地上一撂,三步并两步蹿下河滩。他记得生产队开会时说过,这段河道底下全是漩涡。等冰凉的河水漫过腰际时,他才看清那是村头老张家的闺女张小花——上周还缠着他要糖吃的黄毛丫头。 小姑娘被捞上岸时已经没动静了,李卫国哆嗦着把手按在她单薄的胸口上。一下、两下......围观的老乡们突然"嗡"地炸开了锅——"活了活了!"张小花哇地吐出口浑水,湿漉漉的睫毛颤了颤,突然冲着救命恩人咧嘴一笑:"卫国哥,我长大给你当媳妇吧!"人群里顿时爆发出善意的哄笑,生产队长王大山叼着旱烟袋直拍大腿:"这丫头片子,人还没灶台高就想着嫁人咧!" 这事后来成了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李卫国每次去张家送作业本,总被小丫头堵在门槛上问东问西。有回他正给张小花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小姑娘突然搁下铅笔:"卫国哥,你教我写北京的信封吧。"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变得很响,22岁的知青望着这个踮脚才够到他肩膀的女孩,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1975年返城通知下来那天,李卫国蹲在麦垛边收拾行李。14岁的张小花不知从哪钻出来,往他怀里塞了个蓝布包。"里头有我家地址,"少女的麻花辫扫过他的手腕,"你答应要给我回信的。"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李卫国看着手帕角上歪歪扭扭的鸳鸯,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湿漉漉的午后。 北京冬天的筒子楼里,李卫国在炼钢车间干完夜班,总要就着路灯读信。最初的信纸上还沾着橡皮擦的碎屑,后来渐渐变成印着红梅的信笺。有封信里夹着张全县统考第一的奖状照片,姑娘在背面用钢笔写着:"北师大中文系,等着我。" 1978年秋天的开学典礼上,李卫国作为老生代表发言时,突然在新生方阵里看见个熟悉的麻花辫。21岁的张小花踮着脚冲他挥手,胸前的校徽亮得晃眼。那天他们在食堂吃了三毛钱的肉末茄子,姑娘把饭盒里的肉全拨到他碗里:"现在我能和你吃一锅饭了。" 校园里的樱花第三次开放时,张小花在图书馆后头截住了他。姑娘从呢子外套里掏出支老式钢笔:"当年你救我的时候掉的。"李卫国摩挲着笔帽上"1971"的刻痕,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大得吓人。"现在能收下我的手帕了吗?"张小花的耳尖红得像早春的樱花苞。风掠过树梢,34岁的历史系男生终于把24岁的姑娘揽进了怀里。 婚礼是在1982年"五一"办的。新房墙上并排挂着两样东西:陕北带来的鸳鸯手帕,和北京买的英雄钢笔。后来他们的孩子总爱缠着父母讲恋爱故事,每次听到"落水"那段就大呼小叫。张小花便指着丈夫鬓角的白发笑:"要不是这条河,你爸现在还在陕北放羊呢。"李卫国扶了扶眼镜,把剥好的橘子一分为二,大的那半永远在妻子碗里。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