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酒歌 小说 黎敬忠 第六回:堤内损失堤外补 枸杞跨界搞救赎 1996年夏天,园林场逐渐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枸杞红了。 1995年“5·20洪灾”没有淹没到十六支渠南面的枸杞开发地;对其他区域成龄枸杞树也毁坏不大。洪灾后成龄枸杞迅速恢复了生产;新开发地的枸杞也开始挂果了。 京剧《龙江颂》台词说“堤内损失堤外补”。 园林场毛面积30000亩地,除了沟渠路和住宅地外,只有二万亩可耕地。原来已经开发了12000亩,其余的是荒地。从1994年起 ,我们逐步引入了社会资金进行荒地开发,种植“宁杞一号”新品种枸杞。经过几年不懈地努力,把原有的1800亩枸杞扩大到11000多亩。 九零年,枸杞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钟生元的“宁杞1号”新品种枸杞课题获得宁夏科技进步1等奖,获得自治区30万元的奖励。随后枸杞研究所副所长利润淮的“宁杞1号”新品种枸杞栽培种植技术研究获奖出炉。“宁杞1号”开在全国掀起红色浪潮,青海、内蒙、甘肃、宁夏都启动了“宁杞1号”开发潮,园林场也借机开发荒地。 开发初期,毛占校先种植了“宁杞1号”新品种枸杞;接着,谢祥、钱光辉、赵建民等一批企业家带资进入园林场。赵建民早期在银川市卖八宝茶发家,与屈永祥齐名,是银川两个八宝茶龙头企业。赵建民在土地大开发中来园林场开发荒地种植了“宁杞一号”枸杞,同时剪“宁杞一号”枸杞枝条进行硬枝和嫩枝扦插育苗,把枸杞苗卖到内蒙、青海等地,火了一把。“宁杞一号”新品种枸杞是优质产业,也带动了园林场职工的开发积极性。张宝森、刘华把“宁杞一号”枸杞苗卖到了青海格尔木;把职工带出去修剪枸杞树、管理枸杞园,发展了格尔木“宁杞一号”枸杞产区。 夏日来临。园林场的枸杞园,果实累累,红果满枝头。山区下来摘枸杞的大人、小孩,被承包户一车车地抢走,领到地里铲园、浇水、摘枸杞。摘枸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山区的农民工,带着小孩来淘金,摘好一筐称一筐,付现金结算。枸杞价格非常好,全场三个烘干房日夜不停地转动,24小时烘干一批。每逢枸杞子出烘,承包户们交够场里的,剩下自己的。收购商一批批地来人,围着园林场枸杞承包户收购枸杞。 新建的居民点,一九九六年底也竣工交付使用。受灾的居民都搬迁到一排排崭新的住房里。 重建工作井井有条,生产重现了生机。全场干部职工放心了,王耀忠和我也放心了。 谢祥和赵建民他们在十六支渠南面种植了枸杞。我和王耀忠骑自行车到谢祥枸杞基地看看。过二队,进谢祥院子。枸杞烘干房机器轰鸣,烘道里热浪滚滚,工人们正在烘道口出头茬枸杞。我抓一把撂在嘴里,甘甜醇香,略带胡萝卜素的甘味,说声“好!”我们又到加工车间,一帮山区来的妇女,头戴白帽帽,打对面地坐成两排分拣枸杞。捡去黑果、油果,过筛子筛了,分成甲等、优等、特优三个级别,分别打包。几个工人刷麦头、贴标签。成箱子的枸杞妥妥地码在一角。这是出口日本的10吨特等枸杞。园林场的枸杞经谢祥开发,卖到了日本。 “老爷子,谢祥呢?”在谢祥院子里,王耀忠问谢祥他爹。 “园子里呢。今天摘二茬货呢。”谢祥他爹看大门。 我和王耀忠沿着十六支渠渠坝往渠口方向走。谢祥枸杞开发地800亩,一望无际,我们沿着十六支渠渠坝边走边观赏。走着走着,王耀忠突然跌倒在渠坝上,人和自行车一起滚到了十六支渠里。幸好渠里没有水。 自从十六支渠设了枸杞开发区,园林场就投入资金整修了渠道,由杨建忠承包了水泥板护坡工程,新做了闸口斗门。渠坝上散落了水泥板。王耀忠只顾看枸杞地,没顾上看路,不小心绊倒了。 谢祥闻讯赶来,送王耀忠去了医院,诊断说是脑溢血。 王耀忠从此再也没来上班。病情时好时坏,在家休息多年。不到六十岁去世。 我为好搭档惋惜,也为园林场失去开拓者痛心。我每每想起王耀忠,就想起张立怀的周易。前年冬天我们相约到我高中同学张立怀家喝酒。老王非要让张立怀算一卦。张立怀说无事不起卦,但是老王非要算算。拗不过,张立怀掏出三枚乾隆通宝,老王摇三次,张立怀写好卦相图,良久不语。追问,张立怀说:“明年老王要退休”!我说:“不可能。年龄不到,班子也不到换届,我们俩也很团结,哪来的退休”!张立怀说:“挂相如此,不能不说”。 后来老王病倒了,我方信卦相:退休和病倒原来是一回事。张立怀说:“周易深奥莫测,精髓在于解卦。”正是: 六爻解卦判易经,处世拼搏练身心。 生死轮回无他路,原本都是过路人。
贺兰山酒歌小说黎敬忠 第六回:堤内损失堤外补枸杞跨界搞救赎
杨森林文化
2025-07-27 10:13: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