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当这段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映入眼帘,相信很多人都会被深深触动。它来自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部分,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 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路崎岖,交通闭塞,贫困如影随形。 母亲在他年幼时离家,父亲也因生活的重压早早离世,家庭的破碎让他的童年满是灰暗 。 但这些磨难并未击垮他,反而让他心中那颗求学的种子愈发茁壮。 他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读,也曾在破旧漏雨的房屋里熬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 为了凑齐学费,他利用课余时间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那些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都默默承受。 在炬光小学读书时,尽管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依旧对知识充满渴望,每一堂课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 后来,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年仅15岁的他,毅然在初二毕业就离开炬光小学,来到大寅中学读初三。 刚进入实验班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可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成绩飞速提升,一年后便进入全班前五名 。 他对知识的渴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之外,他还常常思考一些让老师都难以回答的问题,积极探索知识的边界 。 升入高中后,仪陇中学免去了他的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更是雪中送炭,帮助他解决了生活费。 这份来自外界的温暖,让他在艰难的求学路上感受到了人间的善意,也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 黄国平读书十分刻苦,月假、寒暑假常常留在学校学习。2007年高考,他被西华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但他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对班主任说出了“我还想冲一下”,随后前往绵阳南山中学复读 。 复读的日子充满了压力和挑战,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咬牙坚持,最终在2008年被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 进入大学后,黄国平更是如鱼得水,他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先后9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2次参加全国软件人才程序设计比赛,还多次参加创业大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2012年本科毕业后,他成功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 。 在中科院的五年里,他潜心科研,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从不退缩,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在2017年顺利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 从大山深处的寒门学子,到中科院的博士,黄国平用坚持和努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逆袭人生。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 他的经历也激励着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不要放弃希望,勇往直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
亦融漂流瓶
2025-07-27 22:44:41
0
阅读:23
再生英雄2004
读个博士有多难,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