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寇轮番侵犯女战士成本华,随后将她押送到了刑场。行刑前,她要求和日军

小史论过去 2025-07-28 10:12:54

1938年,日寇轮番侵犯女战士成本华,随后将她押送到了刑场。行刑前,她要求和日军合影,没想到这张照片却成了日寇一生的噩梦!!! 成本华1914年出生在安徽和县历阳镇高巷村,家里六兄妹,她是唯一的女孩。成氏家族世代习武,祖上成永通在明朝做过武德将军,家里女娃也得练武。成本华从小跟着父兄耍棍弄枪,练得一身好身手。她不光武艺高,性子也刚烈,村里谁受欺负,她准会站出来说话。有一回,地主抢了贫农的田,她直接跑去理论,愣是帮人把田要了回来。镇上还传她13岁拿棍子打跑四个劫匪的事,虽说没啥证据,但她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村里人谁不知道?她还读过几年私塾,爱翻历史书,字写得遒劲有力,常帮乡亲写对联。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逼近安徽,成本华跟同乡青年刘志谊结婚,两人都一心想抗日。他们走街串巷发传单,宣传保家卫国,成本华还帮着组织青年训练。她动作麻利,扛着粮袋跑乡间,筹集物资,枪法也练得准,射击时弹壳落地的声音清脆。年底,和县县长赵永智号召成立抗日人民自卫军,成本华和刘志谊立马加入,成了骨干。她穿着粗布军装,腰上扎着宽皮带,站在集市上宣讲抗日,声音洪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1938年4月,日军第六师团从芜湖沿江进攻,炮火轰破和县东门。成本华和刘志谊带着敢死队掩护主力撤退,巷战中拼尽全力。刘志谊中弹牺牲,成本华咬牙继续作战,挥舞刺刀跟敌人拼杀,最终寡不敌众被俘。日军把她押到一间破旧祠堂,试图用酷刑逼她说出抗日武装的情报。皮鞭抽打,烙铁烫身,她硬是一声不吭。她的军装被撕破,头发凌乱,脸上满是血污,但眼睛瞪着敌人,透着不屈的火光。日军被她的态度激怒,数名士兵对她施以暴行,企图摧毁她的意志。她被捆绑双手,忍受了五天的折磨,依然没低头。 第五天,日军决定处决成本华,把她押到和县大西门外的刑场。刑场周围枯草摇曳,地上散落碎石,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味。行刑前,她被松绑,手臂酸麻却缓缓抬起,整理了下凌乱的短发,动作慢条斯理。她突然提出要跟日军合影,声音平静。随军记者架起相机,她双手交叉抱胸,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四名日军站在她身后,有的坐着,有的低头,疲惫不堪。快门一响,照片定格。随即,刺刀刺入她的身体,24岁的生命就此陨落。那张照片刊登在日本的《支那事变画报》,成本华的笑容却成了侵略者心头的刺。 这张照片在日本起初被当作“战绩”宣传,参与行刑的日军士兵山下弘一还特意留了张作纪念。他当时没觉得有啥不对,甚至觉得挺得意。可随着战争深入,他渐渐意识到日军的侵略罪行。多年后,他每次看到照片里成本华的笑容,就觉得像被针扎一样。1990年,中国留学生方军在日本走访老兵,山下弘一拿出这张泛黄的照片,手指颤抖,坦白了自己参与暴行的罪行。他说那抹笑容让他一辈子睡不着觉,照片成了他挥之不去的阴影。1995年,这张照片被收入《日本的战历》,注释写着“面露微笑,毫无惧色”,成本华的形象开始被更多人记住。 成本华的牺牲没被历史埋没。2015年,和县建了成本华纪念广场,塑像照着照片里的姿势,双手抱胸,目光如炬。四川安仁的建川博物馆设了“不屈战俘馆”,馆口挂着她的浮雕,铜色墙壁映衬着她的英姿。南京也立了五米高的雕像,纪念她的抗争。她的故事还被拍成纪录片《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在电视上播出,感动了无数人。那张照片不只是她生命的定格,更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山下弘一晚年常对着照片喃喃自语,试图减轻罪恶感,可那抹笑容始终如刀,刺在他心上。

0 阅读:1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