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BO最近不少人把注意力转回了2009年《南京!南京!》,困惑曾拍出这样作

娱榜有话说 2025-07-28 12:27:08

TNABO 最近不少人把注意力转回了2009年《南京!南京!》,困惑曾拍出这样作品的陆川,如今为何沦落到只拍《九层妖塔》《749局》这种评价糟糕的电影,质疑他这些年创作能力是否严重下滑,好奇以后还有恢复的可能吗。

这些质疑和困惑,其实常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南京!南京!》甚至更早的《可可西里》,之所以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取得成功,未必完全是因为创作者个人才华有多突出,更多是由于这些作品是当时为数不多试着把人文气息的题材和视角融入到主流的国产电影。或者说,在当时那个国内电影行业尚未走向成熟、市场还没繁盛起来的时期,可以去做这类项目并认为有机会把它做出成绩的,不是作品台面上的创作者,而是它背后的制作团队与资源平台。

大家可以自己搜搜《南京!南京!》跟《可可西里》的参与公司与人员名单(别只记得看演员编导),不难发现,它们是当时行业里为数不多可以相对自如进行“资源调配”、具备可靠“攒局能力”的存在。或者说,由于启动之初的班底已经把项目打牢了,这些作品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水准不会太差,把下限给保住了。而陆川在这些项目中的实际创作话语权具体有多大,他的参与是否真为电影质量带来实质提升,其实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

或者说,《南京!南京》跟《可可西里》的成功,我倾向于认为是它背后的制片公司靠谱,而不是创作者自身能力多厉害。

这种推断是基于我的两个观察。一个是陆川作为一名创作者,他的兴趣爱好似乎并不在《南京!南京!》《可可西里》这类具有人文关怀的题材上,更主要在于近来大家常说的华语工业大片,在于《九层妖塔》《749局》这种想要看齐好莱坞的商业科幻电影上。这两部大制作是他多次说过自己想要做的东西,也是他更具话语权的项目,与早期讲求人文气质的《可可西里》《南京!南京!》有明显不同。至于他当初为什么会接下这类也许他并不是很热衷的故事题材,我推测更有可能是当时进入电影行业不久刚崭露头角的他,需要寻找一个靠谱的项目来带动自己,在圈中建立起个人名声。而当片商把机会递上时,当时的他没理由推托拒绝。

在翻查资料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旧闻,就是在拍《南京!南京!》前,陆川曾向前辈请教。吴宇森建议这片不用急着拍,说陆川可以先积累,等过个十年后功力差不多了再来拍不算晚;吕克·贝松则劝他立刻开拍,说“这是正餐,别的都是点心”,从而促使陆川决定立刻开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当时的陆川,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其实就像多数新人导演一样,没有很明确的认识,更主要还是关注做什么可以建立起名声、接近优质平台。

另一个观察,是近年来陆川主控度更高的几个作品,不仅评价不佳,制作过程也屡出问题。不说《749》《九层妖塔》这两部大家批了很多的片子,再往前一点看2012年《王的盛宴》,当时影片制片人公开吐槽说,陆川“年纪轻轻就学王家卫磨片”,导致预算不停增加。这些例子可以说明,陆川作为一名创作者,不仅远没有达到实现个人追求与愿景的地步,甚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连自我定位都总是找不到,除非已有的平台替他提前锁死了自己该站的位置,好比《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所以与其说陆川的能力这几年有显著下滑,不如说他从入行到现在,都没曾建立起一个创作者该有的那种稳定、清晰的创作体系。他这些年的退步,不是能力的倒退,而是自己平台、合作的对象的“退步”,或者说变得不靠谱了。而他要想回到一些人怀念的辉煌期,首先要做的可能是找回靠谱的制片大佬,在项目制作过程中驾着自己以防四处乱飘。

0 阅读:0
娱榜有话说

娱榜有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