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的中国红毯,欧洲不情不愿;被特朗普训成孙子,有人却笑脸相迎 现在,欧洲人已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2025-07-29 15:52:10

面对的中国红毯,欧洲不情不愿;被特朗普训成孙子,有人却笑脸相迎

现在,欧洲人已经气“疯”了。当地时间27日,特朗普与冯德莱恩会晤后称,双方达成了新的贸易协议:

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的关税从30%降到15%,但钢铁和铝的关税仍将维持在50%,欧盟则对美国全面“零关税”开放市场。   此外,欧盟还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入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同时额外采购大批美国武器(具体金额未透露)。   虽说美国对欧盟汽车、药品这些欧洲人引以为傲的产业只松了半口气,可钢铁和铝却死死咬住50%不放,摆明了要薅欧洲制造业的羊毛。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算了笔账,单是汽车关税一项,2025年德国车企就得给美国多交27亿欧元的“买路钱”。   可欧盟这边刚答应零关税,美国农业部长就带着大豆和牛肉代表团杀到布鲁塞尔,要求欧盟开放农产品市场。   那75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协议,简直就是个“皇帝的新装”。美国液化天然气终端早就满负荷运转了,就算把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工厂全算上,2025年最多也就能给欧盟挤出1410亿美元的天然气。   而欧盟为了“去俄罗斯化”,刚跟卡塔尔签了20年的天然气长约,现在又得硬着头皮撕毁合同,转头给美国当“接盘侠”。   武器采购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欧盟一边喊着“战略自主”,一边却把63%的军购订单送给美国。波兰刚花65亿美元买了36架F-35,匈牙利又跟洛克希德・马丁签了24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合同。   欧洲人心里也清楚,这协议就是个“不平等条约”。德国工业联合会算了笔总账,2025年欧盟对美贸易逆差可能突破250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欧洲人每年给美国白送320欧元。   回头再看中欧关系,欧洲人的纠结就更明显了。这边刚跟中国签了气候合作协议,那边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这边西班牙首相在中欧峰会上大谈“合作共赢”,那边立陶宛又跳出来炒作“新疆棉”问题。   还有欧盟的“去风险”战略,说是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结果2025年上半年中欧贸易额反而增长了8%,中国对欧顺差突破1800亿欧元。   德国宝马集团悄悄把电动iX3的生产线从沈阳搬回慕尼黑,结果发现成本暴涨30%,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把产能迁回中国。   欧洲人现在的处境,就像在两个火堆之间烤火——离中国太近怕被“意识形态”烫着,离美国太远又怕被“关税寒流”冻着。   冯德莱恩在中欧峰会后说“要重新平衡对华关系”,可转身就给特朗普递上了6000亿美元的“投名状”。   这种“变脸术”背后,是欧洲的无奈和焦虑。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衰退,法国黄背心运动余波未了,欧盟的“团结”早就成了笑话。   特朗普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敢狮子大开口。而中国呢,就像个耐心的棋手,一边在电动汽车、光伏这些领域攻城略地,一边用“一带一路”把欧洲的中小企业绑上中国战车。   当欧洲政客们在布鲁塞尔为关税吵得面红耳赤时,义乌的小商品已经悄悄占领了欧洲圣诞市场,宁德时代的电池厂正在匈牙利拔地而起。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