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很多设计作品会看起来比较俗气和“矫揉造作”,比例不协调等等,而一些国

醉蝶阅览生活 2025-07-29 22:16:25

为什么我们这很多设计作品会看起来比较俗气和“矫揉造作”,比例不协调等等,而一些国外的大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比较协调和舒服,国内的我就不说了,比如说路易斯康,比如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这种比例关系你就觉得看起来很自然和协调,不会觉得莫名其妙的,然后就可以持久耐看,这当然与设计师本人深厚的美学功底和经验肯定是相关的。但是我在思考的是:我们的建筑学教科书里面关于美学的教育实际上是比较浅显的,讲的多是:空间组合、构成、图底关系、比例等等,没有告诉你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思维是在哪,该怎么去组合会比较协调好看等等,就说你要多去看多去悟类似有点玄学,讲的比例关系唯一说了相关的是:黄金比例,就没了。我是对这个理论的来源有些怀疑的,因为你会觉得你每天做的事情,看的内容挺没有意义的,无凭无据如浮萍一样,还不如去搞个学术研究、it等实实在在。 但是,前几天我看了一片视频,关于乐理的来源,讲这个我们古代的乐理:三分损益率,宫商角徽羽是怎么发明的,我看了两遍基本就懂了,以前你学那个音乐的1234567i感觉是天书一样,怎么都理解不了,但是我们看这个古代的乐理怎么来的,怎么从丝线中产生这种声音就很容易理解出来,有兴趣的可以在抖音上搜索:星星哥哥。他从乐理的角度去西史辨伪,真的耳目一新,而且很有意思。 实际上,我们古建筑的比例关系也是非常舒服的,比如说太和殿的正面,正中间的跨度大一些,两侧小一些,上下两层的比例也是比较和谐的,包括屋顶高度占的比例等等。这些其实很可能都有相关的数理关系,包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那是七个孔从小到大与这个弧度对应得非常完美,整体看起来也非常和谐好看,简直就是自然而然的,我想这应该不是随心所欲的画几笔这么“大师”的行为能够解释得通的,这里面肯定是有研究和学问的,可能我们还没有研究透或者继承出来。我觉得把古建筑里面的比例关系研究透,甚至大胆猜测这些比例关系大概率跟五行、天干地支等传统文化都有对应关系,因为我们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从五行、阴阳、天干地支等等延伸过来的,到时候设计师可能对造型、比例的掌握就会得心应手了。

0 阅读:0
醉蝶阅览生活

醉蝶阅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