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校长说:“我多次讲过那个山村的张桂梅老师,今年我看到她所培养的学生全部中榜

苔藓芳草峦 2025-07-29 22:54:49

王树国校长说:“我多次讲过那个山村的张桂梅老师,今年我看到她所培养的学生全部中榜,她为了什么?论官衔,她没有职位,论财富,她是很微薄很微薄的收入,但是她的情怀感动了亿万人民。” 王树国校长在一次关于教育价值的谈话中,提到了一个让他始终难忘的名字 —— 张桂梅。 这位云南山村的教师,既没有行政头衔,也没有厚实家底,却靠着一股子韧劲,让身边的姑娘们一个个走出大山,考上大学。 王树国说,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的那股子情怀,硬是让无数人记在了心里。 17 岁的张桂梅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时,没想过自己会和这片土地绑一辈子。 她先是在边疆做支援工作,后来考了师范,和丈夫在大理的学校安了家。 1995 年丈夫因病走了,她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待了很久,1996 年主动申请调到了条件更差的丽江华坪中心中学。 收拾行李时,她只带了一箱子课本和丈夫的一张照片。 到华坪的第二年春天,她在课堂上突然疼得直不起腰,去医院检查,说是子宫里长了瘤子,已经像五个月的胎儿那么大。 当时毕业班正冲刺考试,她把诊断书塞进教案本,上课扶着讲台强撑,下课就靠止疼片顶着。 学生们发现她脸色不对,她只说 “老毛病”,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被同事架着进了手术室。 住院时,县里的老乡们你一块我五毛地凑钱来看她,有个背着背篓的大姐,把兜里仅有的五块钱路费都掏给了她,说 “张老师,你得好好的”。 她攥着那些皱巴巴的钱,在病床上哭了好久。 每天揣着一沓奖状证书,站在人多的路口讲自己的想法。有人给她塞几块钱,有人骂她 “骗子”,还有次被保安赶得跑丢了鞋。 下雨天就在屋檐下躲着,饿了就啃干面包,五年下来,手里的钱还不够盖一间教室。 2007 年她成了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有记者听说了她的事,写了篇报道,这下全国都知道了这个想办女高的老师。 没多久,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拨了 100 万,2008 年 9 月 1 日,华坪女高总算开了学。 那天,天安门广场的国旗被特意送了过来,她带着学生们对着国旗宣誓,声音都在抖。 学校开起来,她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凌晨五点多,校园里就响起她的喇叭声:“姑娘们,起来读书了!” 晚上十二点,她还在各个宿舍转,看看有没有学生踢被子。 60 多岁的人,身上带着二十多种病,走路一瘸一拐,却每天雷打不动地查三次课。 这十几年,她走了 11 万公里家访路,相当于绕着赤道走了两圈多,穿坏的胶鞋堆在墙角,有 11 双。 去学生家从不吃饭,兜里总揣着面包和水,遇上山路塌方,就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有次摔进沟里,手里还紧紧攥着给学生带的习题册。 有个毕业的学生带着家人回校,说想捐点钱感谢母校。 张桂梅挺高兴,可一听这学生现在是全职太太,就摇了摇头,让她把钱带回去。后来她在会上说:“我教你们读书,是想让你们自己能站稳脚跟,不是换个地方靠着别人过活。” 这话一出,有人觉得她太较真,一个叫李新野的清华毕业生还在网上说她 “没孩子才说这话”,甚至说 “生孩子比读书有用”。 可没过多久,张桂梅就得了 “七一勋章”,而李新野想回国当老师,投了好多简历都没下文,后来还专门道歉,说想来华坪女高教书,但学校招老师的条件里,“品行端正、甘于奉献” 这几条,他显然够不上。 这些年,华坪女高的一本上线率一直在 40% 以上,在丽江排第一。1800 多个姑娘从这里走出去,其中三成多又回到了乡村当老师。 去年教师节,她被人扶着上了央视舞台,拿出随身的药盒,里面 23 种药都标着几点几分吃,她说:“就是觉得时间不够,想送姑娘们走得再远些。” 台下好多人都红了眼,这段视频在网上播了 2.3 亿次。 现在,华坪女高收到了 1.2 亿元的匿名捐款,最大的一笔来自一个外卖骑手;全国 237 所高校开了 “张桂梅励志班”,专门收山区的女生。 云南有个初中女生在作文里写:“我想成为张老师那样的人。” 像她这样的老师还有不少,比如江西的支月英,19 岁到海拔近千米的山村教书,一待就是 40 年。 那里的教室是破庙改的,没食堂没宿舍,她就自己做饭,住教室旁边的小隔间,硬是把 400 多个孩子送出了大山。 现在,张桂梅的名字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有人说她值当。 她自己却说,就是个普通老师。 可那些被她送出大山的姑娘们知道,这位老师用一辈子的力气,给她们推开的那扇门,背后是多大的世界......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夏日旅行攻略#

0 阅读:38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