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江西高校“取名之惑”,高校一半在南昌,校名傻傻分不清?

大家好,我是徐金荣。早年在国内主流媒体工作,现在搞搞自媒体,聊聊江西教育和城市发展。我说的话不一定对,仅代表个人观点,大

大家好,我是徐金荣。早年在国内主流媒体工作,现在搞搞自媒体,聊聊江西教育和城市发展。我说的话不一定对,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随便听听,仅供参考哈。

今天想跟大家唠一唠江西的高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亲戚家孩子高考填志愿,问你“江西科技学院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不是一家?”“南昌工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哪个是公办的?”……别说你们了,就连我这种常年关注教育的人,有时候都一愣。

江西的高校,这几年确实发展挺快。得力于国家对苏区振兴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赣州,高校数量明显增加。但在那之前,江西的高等教育格局还是比较集中的:南昌、九江、景德镇算是“三巨头”。

截止2025年,江西全省高校一共117所,其中本科49所,专科68所。有意思的是,光南昌一个城市就占了56所——几乎撑起半边天。这也好理解,毕竟南昌是省会,资源集中不可避免。

但从性质来看,公办仍然是主流。全省公办本科30所,民办本科19所(含7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专科里面,公办51所,民办17所。算下来,江西总共81所公办、36所民办高校。

说到这儿,好像还没啥问题,对不对?但一深入到“名字”,那就精彩了。很多江西高校的名称相似度极高,很容易混淆。比如:江西工程学院(民办)、南昌工程学院(公办)升格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民办)、南昌工学院(民办);江西科技学院(民办)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办);还有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民办)和早年就更名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是不是光看名字就头大?更别说还有像豫章师范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这样两所都是公办的“姊妹校”,以及一堆“应用”“科技”“信息”打头的高职院校。比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赣州)和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在南昌),不光名字像,连主打领域都重叠。

碰到不少江西老乡都吐槽:“咱们省的高校名字能不能起得有点辨识度?” 这真不是吹毛求疵——名称模糊,直接影响考生填报志愿,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认知。

另一个问题是冠名不规范。比如九江有“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新余原来有所“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后来改名叫“江西工程学院”。这操作在国内不少见,但比起像浙江这样的高教强省,江西在命名管理上确实还有差距。

我在浙江工作时就注意到,他们高校命名非常清晰:在杭州的才用“浙江”开头,其他地级市基本用城市名。比如“宁波财经学院”没有硬凑“浙”字头;“浙江师范大学”虽然在金华,但因为建校早、实力强,保留省名也合理。

再看转设独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两所都顺利转公办,校名清晰、属性明确。反观江西,像“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到底算分校还是独立单位?很多人至今搞不清楚。命名混乱背后,其实反映出高校定位和管理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是不是每一所高校都追求“大而全”?

有没有充分考虑学科特色和地区分布?这些都需要更科学的规划和更严格的审批流程。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看到江西高教的进步。这几年无论是校区建设、学科突破,还是引进人才,江西都在努力。但要想真正赢得口碑、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规范高校命名、强化身份识别,绝对是第一步。

说到底,高校名字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教育品牌的信任状。它应当清晰、真实、有区别度。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能重视这个问题,分期分批推动高校科学更名、规范命名——别再让考生和家长“猜谜”了。

我是徐金荣,一个喜欢分享观点、交流真实想法的博主。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点启发,记得给我点个赞或者留个言。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校名差点填错志愿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唠一唠!

评论列表

剑邑大侠
剑邑大侠 5
2025-09-08 14:09
一扎森头,语无伦次。

非天 回复 09-08 14:21
银噶哇的冇错,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