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华裔数学家被迫在美筹款#
一、荒诞现实:菲尔兹奖得主的“求生”日记“过去两周见了17位捐赠者,甚至考虑开数学直播课筹款。”陶哲轩的苦笑背后,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5.84亿美元联邦资金被冻结的残酷现实。尽管法院8月12日判决恢复拨款,但直至今日,他和IPAM的账户仍空空如也。这场由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学术大清洗”,让全球最聪明的大脑沦为美国博弈的牺牲品。
7月31日,美国政府以UCLA“未能消除反犹主义”为由冻结资金。这把“政治手术刀”精准切断三条命脉:
1.基础研究的氧气供应IPAM研究所90%经费依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每年需800万美元维持运转。资金断供导致12个前沿项目停摆,包括破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全球协作计划。陶哲轩痛心道:“这是对纯粹数学的谋杀。”
2.青年学者的断崖危机“我的博士生不得不去送外卖。”团队中3名中国留学生已买好回国机票,UCLA数学系流失率两个月飙升47%。博士后岗位缩减60%,实验室仪器因欠费被查封。
陶哲轩的困境绝非个案,而是美国学术生态恶化的缩影:
1.经费政治化愈演愈烈特朗普政府要求NSF将30%资金转向“战略竞争领域”,基础数学预算遭腰斩。14所高校因“政治不正确”被断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裁撤2000个岗位,马萨诸塞大学取消2025年博士招生。
2.学术自由全面萎缩哥伦比亚大学孕产妇死亡率研究被叫停,普林斯顿2.1亿美元经费冻结,科研人员开始规避敏感课题。斯坦福学费飙至9万美元/年,冷门专业被批量裁撤。
当陶哲轩在晚宴上筹措生存资金时,上海张江数学研究所的灯火彻夜通明。这里刚启动“菲尔兹学者计划”,为顶级数学家提供无附加条件的终身资助,已有21位海外学者签约。
两条平行的时间线,昭示智力中心的转移:
在西方:科研经费沦为两党角斗场,NSF主任听证会上承认“基础研究不再是国家优先项”
在东方:清华丘成桐数学中心扩容3倍,深圳建立全球首个“数学自由港”,承诺“二十年不考核论文”
在IPAM研究所空荡的走廊,陶哲轩指着爱因斯坦名言发问:“美国化的科学,还是科学化的美国化?”答案或许藏在他的人生轨迹中:
8岁时因SAT数学760分震惊美国,被捧为“天才神童”;63岁时因美国牵连被迫筹款,在资本与权力的夹缝中挣扎。这场闹剧暴露出美国的核心矛盾——当芯片法案投入2800亿美元补贴企业时,基础科研却要为5%的预算下跪乞讨。
正如《自然》杂志社论所言:“用意识形态绑架牛顿和欧拉,终将把人类拖回蒙昧时代。”东京大学教授中村锐评:“当政治染指纯粹,公式也会哭泣。”
结语:樱花与算筹的隐喻深秋的UCLA校园樱花开始凋落。陶哲轩办公室的黑板上,未完成的数学证明旁多了一行小字:真理探索需要超越国界的胸怀
这场风暴终将写入历史:
1945年,美国用“曼哈顿计划”证明科技实力;
2025年,它用政治操弄亲手埋葬科研荣光。
太平洋两岸的樱花与牡丹,共同见证一个真理——科学的圣殿,容不下党争的尘埃;人类的进步,需要纯粹的精神火种。